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的一代逐渐对脚下的土地、对厮守在其上的人民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产生了疏离感和陌生感,失落了的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家园。而扎根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乡土文学,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它以浓郁地方特色和强大的本土性引领人们加深对故土和民族的感情。重视教材中的乡土文学作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学生精神文明根基以及培养学生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所编选的乡土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乡土文学的概述、教材的作品、乡土文学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论文首先明确了乡土文学的概念,了解了它的研究现状,勾勒了它发展的脉络并探讨了它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其次,通过图表统计的方法梳理分析了几个版本教材收录乡土文学作品的数量及选目变化,认识了乡土文学丰富且复杂的存在形式,指出了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教材作品比较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访谈的方法调查了教师。发现了目前乡土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语文素养不高、学生缺乏兴趣以及学校缺少相关的活动等等。基于此,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青少年当前的认知水平,针对目前乡土文学教学中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在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层面为一线的中学教师提供一个乡土文学教学的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