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员的操作行为对航空安全起到关键作用,飞行冒险行为常常会引发违规,从而导致飞行事故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受其心理特征影响。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风险心理模型的构建,并研究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首先,为探究与飞行冒险倾向密切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采用大样本纸笔问卷测验的方式收集661名飞行学员的飞行冒险倾向得分和各项心理因素得分。对问卷得分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中只有E因素(恃强性)和L因素(怀疑性)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而对于16PF的八个次级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也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即风险知觉和危险态度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中度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飞行冒险倾向得分作为因变量,各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含有人格特质的心理模型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仅为7.9%;而在模型中纳入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后,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上升至30.4%。其次,为进一步探究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操作行为的影响,选取31名飞行员及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测量其飞行冒险操作得分,以此为因变量,再将其各项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6PF中仅M因素(幻想性)对飞行冒险操作存在正向影响,而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G因素(有恒性)、H因素(敢为性)、L因素(怀疑性)、N因素(世故性)、Q3因素(自律性)和Q4因素(紧张性)均对飞行冒险操作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认知因素中:危险态度正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风险知觉负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最后,结合相关监控标准及局方文件,对实际运行中的飞行冒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20项与飞行冒险行为密切相关的违规型超限事件。通过进一步的飞行数据统计和风险评价后发现,“收起落架晚”这一超限事件的风险等级最高,应予以重点监控。风险心理模型中包含人格特质和社会认知因素,均对飞行冒险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出于风险管理考虑,人格测量固然可以作为飞行员选拔的有效方式,但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也能有效减少飞行冒险行为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