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和非对称效应检验:1994-2008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上受到影响的各个国家纷纷启用应急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然而财政政策能否起到人们预期的维持经济增长或抑制经济下滑作用?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论题是检验我国财政政策是否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利用HP滤波技术估计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其次采用Robert et al.(1984)方法分解周期性预算余额和结构性预算余额,最后应用无约束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1994-2008年我国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和非对称效应。 本文结论:(1)在1994-1999年、2000-2005年、2006-2008年三个经济周期中,我国财政政策不存在非凯恩斯效应,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尚不成熟、财税体制尚不完善,以及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不够坚强,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不顺畅,政策效用的发挥呈现波浪式起伏;(2)我国紧缩性财政政策存在非对称效应:产出缺口为正时(如1996-1999年),紧缩效应不明显;产出缺口为负时(如2000-2004年),紧缩效果较为明显;(3)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明显非对称效应:产出缺口为正时(如1996-1999年),扩张效果良好,能够抑制经济下滑、维持经济增长;而在产出缺口为负时(如2000-2004年),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反而存在收缩经济总量的可能性,表现出微弱的非凯恩斯效应; 本文亮点:①采用新指标(正产出缺口和负产出缺口)细分经济周期,更细致地把握不同经济状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②结论具有实践意义,强调财政政策制定必须把握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政策力度。③选题具有应用价值,针对金融危机下财政政策被广泛应用的现象研究财政政策效应,适时而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当居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同样不可忽视。而文化作为丰富居民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我国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导者,虽然近年来不断致力于推进区域间城乡间的公共文化建设,但各地区间由于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公共文化支出的经济效应和支出效率也存在着区别。因此,本文采用2006—2015
学位
在资产定价研究领域中,除了众所周知的Fama-French三因素,研究者一直不断的寻找着其他变量,来加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解释力。近期有学者开始关注个股间相关性和个股的特质
在国际资产定价中,模型的推导要么假定市场完全一体化,要么假定市场完全分割。尽管这些模型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但这些模型的相关实证结论仍主要依赖于市场间一体化程度实际有
生物滞留系统是一种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基质中添加铝污泥能保证系统对磷的高效稳定去除,设置内部淹没区可以提高除氮能力,但有研究表明设置淹没区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