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自然主义思想初探——以《人鼠之间》和《珍珠》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主义于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兴起,并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各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自然主义传播到美国,形成了自然主义小说流派并一度成为文学主流.尽管美国自然主义小说是在法国自然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但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显示出其独特之处.本文选取了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两个短篇小说《人鼠之间》(1937)和《珍珠》(1947)来分析作者的自然主义思想.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阐述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独特内涵.首先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做一个简单的概述,指出美国自然主义是与本国社会的经济理论相联系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决定了作品在表达自然主义内涵时与法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不同.概述之后进一步比较美国前后期自然主义文学的不同,分析出由于根深蒂固的美国精神和文学中无处不在的浪漫主义传统削弱了自然主义文学中的悲观成分,使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悲观中蕴含着希望. 第二部分探讨了斯坦贝克的自然主义思想.斯坦贝克自然主义思想的形成受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传统的影响,但思想中包含的悲观情愫和乐观基调构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自然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观念源于作者生存的时代环境、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作者所接触文学作品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斯坦贝克自然主义思想中孕育着希望,而这种希望是和悲观主义融合在一起的更高度的乐观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相信人类会完善自己的乐观信念. 第三部分具体解读作品《人鼠之间》和《珍珠》,首先从目的论和非目的论两种哲学观的角度来审视斯坦贝克自然主义思想中的悲观情愫.共分三个方面:其一,作者处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受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经济决定论.斯坦贝克认为人是受强大的经济结构制约的,特别是那些被社会所抛弃的、处于底层的人们,不管怎样奋斗都难逃失败的宿命;其二,作者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影响形成的非目的论,将生活看作一个无限联系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个体是与它不可分割的.这种理论同样体现在人类身上: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是社会链中的一分子,彼此联系又界限分明,不可逾越;其三,作者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强调人的生命力和自由意志,但本身所形成的经济决定论又使作者认为人注定是悲惨的,最终只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其次分析目的论和非目的论这两种哲学观在作品中所蕴含的希望指向,展现出斯坦贝克自然主义思想中的乐观基调. 本文通过对斯坦贝克30年代创作中自然主义思想的系统阐释,旨在为读者提供认识作者的一个新视角,同时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美国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当时作家们激进思想的形成.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人们建立友谊的重要的原因在于彼此表示亲切友好以及志趣相投。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Brown and Levinson,1987)礼貌理论,这种友好行为被称为“积极礼貌”,即对方视为伙伴
62岁的唐女士退休前是机关的领导,精力充沛、雷厉风行,在单位是有名的女强人。大约一年前,唐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孩子又不在身边,但她依然坚强地一个人面对生活。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半年前唐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但不知道为何血糖就是控制不住,忽高忽低,最近还总是感觉到胸闷、胸痛和心慌,让子女们焦心不已。无奈之下,唐女士住进了医院的内分泌科。  住院期间,内分泌科的护士细心地发现唐女士虽然白天人多的时候开朗健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创作的最长的、他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在老舍旅美期间,在他的参与下,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以the Yellow Storm为书名在美国出版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