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区中的城镇布局研究——以重庆市为实证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生态系统中城市、农村、城效三个主要构成单元的组合特点和相互关系,分析了城乡系统的生态经济学特征与关联性、中国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城乡发展的环境协调.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城镇布局,提出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前提、广阔的农村是城镇发展的基础.论文从区域发展、人类生态环境和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论述生态经济区划和城镇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适合生态经济区的整体要求.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城市的发展,研究了城市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把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人类活动的中心两大体系结合起来研究,并把这两个体系统一在生态经济分区和城镇布局和研究中.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效能,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极核"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合理的、必须的"枢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核心.论文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其他文献
福建作为国家最早的改革开放省份这一,又地处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独特优势与潜力.该文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在深刻分析福建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中的优势条件
该文从高技术的特征出发,系统研究高技术影响因素,探讨高技术价值形成机理,构造高技术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并在管理及运行机制上推动高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论
该文以北京大钟寺、岳各庄、新发地三大蔬菜批发市场1990-1999年蔬菜54个品种行情数据为分析对象,对三大市场蔬菜上市丰实程度、均衡程度、替代关系、高低价期、市场占有率等
从发展的观点看,在当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开拓市场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首先分析了农村
该项研究以国家农业普查资料和农村固定跟踪观察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自给调查,对1986-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江浙沪地区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储备水平、演变趋势以及对农业现代化
该文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大量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实证性地对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客观地分析其特点和主要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相
目的 探讨不完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I)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结合3例IP-I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临床资
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诸多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有许多已成为国内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众多企业应实施国际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