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体化。我国地域版画创作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对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化“源”的关注度还很有限,呈现单一化的趋势,版画创作对于本土文化的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民族民间文化对地域版画创作的可行性论证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这种形式下,许多艺术也逐渐关注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借鉴。且对于一个民族的艺术创作来说,应当把目光放在历史形态的地域民族民间艺术上,努力寻求、发现、发掘和培养符合当代形态的地域美术,这样才能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养料。和林格尔剪纸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这充分肯定了其艺术价值与地位。当前,从美术学角度对和林格尔剪纸进行研究的有国家级传承人段建珺的两本以图片资料为主的专著,但是针对和林剪纸造型特征、文化内涵等系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在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与应用方面,多数学者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研究,而与美术学中的创作相结合的研究还相对寂寞。怀着保护和发展和林格尔剪纸的目的,笔者尝试着将剪纸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借鉴和林格尔剪纸经验,使剪纸获得载体上的延伸和文化上的传承。总之,在注重民间文化的今天,本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林格尔剪纸为研究案例,以美术学为基础平台,结合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进行多维度研究。文中首先对剪纸的历史渊源及风格特征、文化内涵、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其次,借鉴剪纸的造型特征、审美取向等探寻其在地域版画创作中的可行性。通过彼此学习借鉴,互惠互利,从而为地域版画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及创作语言,达到长远发展。最后,提出后续研究建议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