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在认知语用的理论视角下,研究现代汉语同语式“X+(adv)是X”的意义。通过分析X的词性、同语式的语义分类及句法功能等结构考察,本文认为同语式“X+(adv)是X”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构式,其构式基本义是“主观性界定”,即说话人主观界定对象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再由关系推衍出语用价值与话语功能。说话者所界定和评价的基准来自社会规约模式和其背景知识框架。构式多义性的理据在于认知域与存在域之间的各种关系。同语式的多义性以主观性界定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构式多义性之间的辐射性结构。横向的两端是界定义的“中和”状态。纵向的两端:一端向着肯定、强调义发展,一端向着模糊、否定义发展。处在不同的端位,有不同的语用态度及情感评价。构式义对于前后X的词汇选择有重要的限制准入条件,名词由于其自身具有双重语义身份:关涉性和描述性的语义特征,所以进入同语式的比例最高。另外,构式会对前后X语义进行压制,主要表现在:构式压制中的转喻机制会选择性凸显体词性X的描述性语义;图形——背景机制会影响谓词性X的附加成分。动词与构式之间有着角色互动和意义互动的双重互动关系。动词“是”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具体例示关系。副词与构式之间也存在互动:一方面副词的介入对构式义有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副词会对构式义产生语义的限制作用和情感增值效应;另一方面副词在构式义客观界定的层面上赋予了言者的视角,体现了主观性的认识态度和情感评价。构式的能产性形成了同语式的固化倾向及泛化。最后,本文通过认知识解去理解同语式“X+(adv)是X”中的前后X的意义,主要有转喻机制和图形——背景机制。在理解了词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整合中的身份相关性和特征——范畴整合,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的合力作用下,做出一系列的认知假设和语用论证,完成对同语式意义的理解。本文认为同语式的最大关联在于“前后X”的重复,最佳关联在于“是”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