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估值探讨:以M公司并购H公司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导致许多零部件企业正在谋求出售以继续保持稳定的资金投入进行可持续发展。而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现在正面临的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时刻,同时也面临国际行业巨头的虎视眈眈,需要也正在积极寻找适宜的并购标的来进行规模扩大及技术改造,保持竞争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的并购方如何能运用合理的估值分析手段,对标的资产价格进行判断,将是未来很长的阶段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企业进行的国际并购中,成功率不超过30%。例如国内彩电巨头TCL并购法国Thomson汤姆逊公司时,并未聘请财务顾问,缺乏合理的并购指导,无法对标的公司进行合理定价,导致投资出现巨额亏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标的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成为了并购交易及后续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的逻辑框架是首先分析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过去数年中,并购对于交易各方的实际意义。接下来,从行业的特点来分析该行业进行并购重组的价格主要考虑因素,之后对比了各种估值方法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适用性。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且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正,因此本文选取现金流折现这一绝对估值法,对并购的标的公司进行估值。  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在选取估值模型的关键因素时,使用了良好的逻辑思维的框架和体系,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样本验证,使关键因素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在进行绝对估值后,本文也从销售、成本等方面对并购后的协同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之后,本文再通过历史交易法等其他相对估值方法对绝对估值模型进行相应验证。本文的另一大亮点包括对传统市净率的估值方法进行调整, 此调整结合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自身的特点,并综合考虑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并将相对估值结果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交易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其他文献
资产证券化这种结构化融资技术起源于70年代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在美国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80年代在欧美市场获得蓬勃发展,90年代起开始出现在亚洲市场。资产证券化在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技术含量最高、最有潜力的是IT中小企业。然而IT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
本文运用系统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归纳法等对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设计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国内外
本文围绕工厂有害物质通风控制系统的原理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送风室内污染物动力特征,然后分析了自由射流的运动规律以及吹吸式通风极限流量比等,并对吹吸通风过程中的节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