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旬阳—白河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特征及其厘定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地调局“陕西省旬阳-白河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选取旬阳-白河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为研究对象。从野外产出状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对测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地层划分对比。通过近三年野外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 1.进一步厘定了研究区的地层系统。利用盆地分析理论,结合陕西省岩石地层清理以及前人的研究资料,将该区的地层归属于迭部一旬阳地层分区的牛山地层小区和十堰-随州地层分区的紫阳-平利地层小区,并将原寒武系-奥陶系洞河群解体为下寒武统鲁家坪岩组、寒武系箭竹坝岩组和奥陶系洞河岩组以及具有穿时性的斑鸠关岩组{(O3-S1)b}。 2.通过野外调研、实测剖面的绘制以及室内资料的整理,再根据各组岩性组合特征,在旬阳地区,将洞河岩组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段;在白河地区,将箭竹坝岩组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段。 3.对旬阳-白河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进行了纵、横向的研究对比,并对各组岩性的空间展布做了一定的分析研究,这对综合研究该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组地层岩性组合以及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寒武系-下志留统各组均为海相沉积:鲁家坪岩组为次深海盆地相沉积;箭竹坝岩组为陆棚局限盆地相沉积;洞河岩组为浅海低能环境沉积;斑鸠关岩组为深水还原滞流环境沉积。总体水深从鲁家坪岩组到斑鸠关岩组深→浅→稍深→深。
其他文献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的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随着南北大陆持续的碰撞造山活动和陆内逆冲推覆构造的叠加,孕育了
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如何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剩余油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以及井网条件的控制,采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与多井
本文在阐述了金家坞矿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矿床的矿床类型、成矿构造类型、成因机制及其构造演化等,认为金家坞金矿严格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