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姬塬油田黄219井区主力投产层位为延长组的长9储层,2010年6月投入开发。为了合理划分储集层,预测储层的分布及性质,基于此开展姬塬油田黄219井区长9油藏流动单元研究,为下一步提出油藏开发治理政策奠定基础。本次研究针对研究区长9层位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以单井分层为基础,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刻画。结合沉积相标志开展单井相、测井相、连井剖面以及平面展布的综合分析,认为长9油藏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三种微相类型。利用收集到的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储层进行岩性物性分析、物性下限以及油水层识别标准分析,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并对全区173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精细测井数据处理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测井解释,并开展非均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岩性—物性划分方法,应用SPSS软件,以取心井的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带指标等参数为变量,进行样品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得出判别公式,以此对非取心井进行流动单元类型判定,划分出能综合反映储层储集、渗流及含油气性等多种信息的流动单元,对研究区流动单元进行空间刻画,进而分析其与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岩性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试油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动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