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一生佳作不断,小说有《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蝮蛇结》等,剧本有《魔鬼的转变》、 《脏猴儿》、 《羔羊》等,这些小说和剧本现已被世界经典文库《七星丛书》收录,为世界文学画卷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这些成就让莫里亚克在法国和世界文坛都占据了一定地位,他不仅被评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担任过法国文学家协会会长,还摘夺了诺奖的桂冠,成为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作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多以外省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但观察视角较为独特,擅长描写最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挖掘人的灵魂。1952年,莫里亚克因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了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艺术激情”①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在授奖辞中对其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就包括《蝮蛇结》。《蝮蛇结》出版于1932年,可以说是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但学术界关于它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作为一部家庭题材的小说,小说不可避免地呈现了各种伦理冲突,关于这一点,学术界只在对莫里亚克作品的整体研究中比较粗略地谈到过,但主要关注的是小说主人公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以此来表现人类的罪恶和作家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关怀,但对其中错综复杂的伦理冲突及主人公路易思想的转变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思索。因此,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首次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蝮蛇结》中的伦理冲突和救赎之路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莫里亚克的个人生活经历、宗教观念,对作品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挖掘作品重要的伦理意义。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绪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大章。绪论部分包括对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及《蝮蛇结》的简介,论文研究的问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国内外莫里亚克的整体研究现状和《蝮蛇结》研究现状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几个关键术语的释义。目前,学术界对《蝮蛇结》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小说中的伦理冲突及救赎之路展开分析,在扩大文学伦理学这一批评方法运用范围的同时也给予这部经典之作新的解读。第一章对《蝮蛇结》中的主要伦理冲突进行了分析。该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夫妻关系中的伦理冲突,主要从“受害者与守护者”、“虚伪与真诚”两方面展开,论述路易和伊莎夫妻二人在感情、孩子、宗教以及财产问题上的冲突;第二节分析父子之间的伦理冲突,分别是路易与嫡生子胡伯特和热娜芙薇、路易与“精神之子”吕克、路易与私生子罗伯特之间的冲突;第三节论述路易内心的伦理冲突,通过分析路易内心善与恶、情与理的冲突来揭示其人格扭曲的原因。第二章对《蝮蛇结》的救赎之路进行论述。该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夫妻之情的唤醒;第二节论述父子之爱的付出;第三节论述信仰的回归,揭示路易由恨到爱,最终摆脱伦理困境,实现救赎的心路历程。第三章对《蝮蛇结》伦理冲突及救赎之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论述社会历史原因,包括“拜金主义”对家庭伦理和生态伦理的冲击和影响、信仰危机下的人性的罪恶及道德沦丧;第二节论述作家个人原因,主要结合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宗教观念,对作品中的伦理冲突与救赎之路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结语部分在比较《蝮蛇结》与莫里亚克其他家庭小说的基础之上,分析作家解决家庭伦理冲突的新出路,并探讨这种救赎之道对解读莫里亚克其他家庭小说和对现代人如何走出伦理困境、重构伦理秩序的伦理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