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评价131I治疗Grave’s病的效果。②评估131I治疗后甲减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③通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对早发性甲减的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④总结分析的结果,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 方法:选取首次接受131I碘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180例。男性49例,女性131例,男女比例为1:2.67。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81±11.02岁,病程0.5月~30年,平均病程3.98±3.42年。治疗前均停用含碘的食物和药物4周。按《核医学临床操作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甲状腺功能全套、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SPECT/CT检查等相关检查。所有患者中均采用公式法计算131I剂量,药物采用一次性投放的方式。本组患者最长随访观察4年,最短随访1年以上。根据随访一年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治愈组(92例,包括迟发性甲减13例)、未愈组(33例)和早发甲减组(55例)三组,评估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整理随访结果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早发性甲减与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伴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甲状腺重量、131I总剂量、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以及有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史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①18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79例(43.9%),好转23例(12.8%),复发3例(1.7%),无效7例(3.9%),早发性甲减55例(30.6%),迟发性甲减13例(7.2%),131I治疗Grave’s甲亢总有效率为94.4%。②55例早发性甲减患者中有49例发生在治疗后的0-9个月内,15例经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恢复正常,40例转化为永久性甲减。180例患者经131I治疗,4年后有53例患者成为永久性甲减,永久性甲减的发生率为29.4%。③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是否伴发甲状腺结节、治疗前是否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患者的性别、是否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重量、甲状腺最高吸碘率及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 W代表甲状腺重量,R代表最高摄碘率,P代表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X代表性别,J代表甲状腺结节,把以上五个变量及人数分等,经过多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logic=5.65-0.584W-0.717R-0.882P-0,707X-0.682J,sig<0.05,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重量,最高摄碘率,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是导致早发性甲减的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131I治疗Graves’甲亢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性别、甲状腺结节、甲状腺重量、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是导致131I治疗Grave’s甲亢早发性甲减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