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蚜(Myzus persicae)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多种作物,并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虫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性,长期采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导致了突出的“3R”问题。因此,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势在必行。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是一种最近被报道的对蚜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新药,属于第二代新型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无交互抗性等优点。吡虫啉(Imidacloprid)作为一种中国烟叶公司防治烟蚜的推荐化学药剂,具有内吸性强、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其作用机制为昆虫在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传导受阻最终死亡。本文以烟蚜为研究对象,从取食行为、生化水平和种群水平研究了亚致死浓度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的影响,并探索了亚致死浓度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天敌烟蚜茧蜂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和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雌成虫的室内毒力,得到了亚致死浓度。利用EPG技术探索了亚致死浓度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浸叶法测得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处理烟蚜48 h后的LC30分别为4.933 mg/L和0.541mg/L。利用EPG技术对烟蚜在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处理后的烟株上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连续记录6 h的EPG波形表明,经两种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后,烟蚜能够到达韧皮部进行取食行为的比例降低,口针需要更长的刺探时间才能到达韧皮部进行取食活动,且取食时间显著减少。2.探索了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影响。研究了供试药剂亚致死浓度对烟蚜体内主要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AChE比活力在24 h时显著高于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和对照,其激活率达到最大值148.99%;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后,AChE比活力在48 h时达到最高,其激活率也达到最大值155.16%。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GST比活力在16 h时显著高于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和对照,其激活率也达到最大值233.84%;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后GSTs比活力在48 h时达到最高,而其激活率在16 h时达到最大值78.89%。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MFO比活力在36 h时显著高于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和对照,其激活率同样达到最大值34.12%;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后,MFO比活力在处理后48 h达到最高,而其激活率却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87.69%。3.探索了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利用两性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亚致死浓度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F1代种群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处理后,F1代若蚜的发育历期长于对照,F1代的繁殖力显著高于对照。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后,雌虫的寿命、预产仔期和总产仔期分别为0.70 d和5.95 d,都显著长于氰虫酰胺处理和对照。用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4542和1.5749,都显著高于对照,而吡虫啉处理后,分别为0.3878和1.4738,都显著低于对照。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净增殖率为50.75,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38.45)和对照(37.85)。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处理后平均世代历期为8.65d,显著低于吡虫啉处理,但显著高于清水对照。4.测定了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茧蜂的影响。通过室内研究亚致死浓度的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茧蜂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烟蚜茧蜂的寄生行为、生长发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吡虫啉的影响比氰虫酰胺的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干休所进行个性化治疗的方案和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间干休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体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在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社区康复指导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所辖范围内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比较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之前以及
目的:探析神经衰弱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1月接诊的神经衰弱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12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25例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
目的:研究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开放性外伤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布分析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