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 W·凯瑞的新闻历史观是国内学界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研究它具有两个面向的意义:其一,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廓清他的新闻史观在美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价值与作用,总结与评估其知识贡献;其二,通过横向的共时性梳理,理解凯瑞在美国文化研究中所贯穿着的历史的、阐释的、批判的研究方法。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提出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凯瑞的新闻史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新闻史观与凯瑞的其他思想间具有怎样的关联,如何理解新闻史观在其学术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三,凯瑞的新闻史观对美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的理论如何影响后续的延伸与讨论?本文通过思想史、观念史的考察,试图首先勾勒凯瑞新闻历史观的思想内涵与发展脉络,进而回答后续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主体分为六章,前三章讨论了凯瑞的新闻历史观的概念、历史语境与变化路径。后三章讨论他的新闻史观与美国文化研究之联系、对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之贡献与影响。本文认为,凯瑞提倡的是以研究报道者如何建构新闻文本、如何展现当时社会人们“感觉的结构”的文化史路径。它摒弃了传统的白人精英主义史观,是对美国传统进步主义新闻史书写的反动。在借鉴了诸多批评建议后,凯瑞又将新闻“文化史”概念拓展为新闻“文化一实践史”,进一步强调了新闻史关注平民、强调民众通过对话建构新闻史的研究取向。作为美国公共新闻学的主要倡导者,凯瑞还从新闻与政治、新闻与经济、新闻与文化三个层面批判了占美国主流地位的“自由—多元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民主自由的对话,新闻的本质作用不是传递信息而是维系与巩固人们生存发展的共同体——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故而,新闻史的书写也必然遵循“新文化史”的路径。由新闻文化史的核心思想出发,本文认为,在凯瑞的美国文化研究中贯穿着的就是文化史的研究思路,体现在对传播技术、传播本质、新闻教育等问题的研究中。在传播技术研究中,凯瑞强调正视传播技术带来了正负两面的文化效应,警惕技术拜物教;在传播本质研究中,他强调传播的文化/仪式本质而纠正了传播传递观偏向;在新闻教育研究中,他强调其人文主义本质,批判功利主义与技术至上的教育观念。凯瑞的新闻史观还启发与推动了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的发展。遵循凯瑞文化史开放、多元、平民的特征,当代美国新闻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其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取向:一是以继续以“新闻”为中心,填补传统辉格史研究之空白,延伸新闻史研究之脉络。主要体现在大卫·诺德(DavidNord)的新“新闻建制史”、“新闻阅读史”、汉诺·哈特(Hanno Hardt)的“新闻劳工史”以及妇女新闻史、黑人新闻史、印第安新闻史等分支。二是将新闻看作社会的一个部分,以社会整体为中心,讨论新闻作为一个因素对社会发展之影响。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传播技术史研究、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媒介社会史”等分支。乔治·尼禄(John Nerone)试图整合两种取向,主张将这些内容都囊括其中,将“新闻史”发展为当代“媒介史”。基于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凯瑞新闻文化史观之贡献在于:一是推动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二是解放了新闻史研究的思路。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将历史、当下与未来融合的思想,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富有“社会学想像力”的研究。国内的新闻史研究可以以凯瑞的思路为借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反思与重构自己的新闻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