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复感合剂Ⅰ号对婴幼儿肺炎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 方法:对象: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符合婴幼儿肺炎诊断的住院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随机分为抗复感合剂Ⅰ号治疗组、金双岐对照组、常规西药对照组;选择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参照组。观察抗复感合剂Ⅰ号对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出现的时间;并探讨肠道微生态变化。肠道厌氧菌培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在患儿床边做肛拭采集大便标本,做厌氧菌培养。临床症状的统计采用计分法记录积分值;厌氧菌培养结果以 Log的菌落形成单位/g(CFU/g)表示。统计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四川大学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组与金双岐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金双岐对照组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微生态变化:治疗组、金双岐对照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和肠杆菌培养基的菌落数治疗前与健康参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肠杆菌培养基的菌落数与金双岐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和金双岐对照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金双岐对照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和肠杆菌培养基菌落数在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对照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和肠杆菌培养基的菌落数在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婴幼儿肺炎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厌氧菌的失调。抗复感合剂Ⅰ号可以改善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杆菌的数量,纠正肠菌群失调,达到恢复和维护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2)通过临床观察证实抗复感合剂Ⅰ号有预防和(或)缓解婴幼儿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作用。(3)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婴幼儿肺炎不能改善患儿临床出现的脾虚症状,亦不能改善患儿肠道厌氧菌群失调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