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Block of Ganglion Stellatum,BG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影响及治疗过程中同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关联进行分析,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即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138例,其中治疗组即(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规治疗)组67例,对照组即(单纯采用常规治疗)7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60±13.11)岁;平均住院时间(18.21±3.41)天;平均术前GCS评分(12.94±1.82)分;治疗期间再出血发生6例、肺部感染14例、尿路感染5例;出院时GOS预后较好43例,预后较差24例。对照组:男42例,女29例;平均年龄(62.07±11.07)岁;平均住院时间(19.25±3.48)天;平均术前GCS评分(13.39±1.38)分;治疗期间再出血发生7例、肺部感染9例、尿路感染9例;出院时GOS预后较好32例,预后较差39例。两组患者预后疗效比较存在差异(χ2=4.270,P=0.042);治疗组内早期(24小时后-3天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同晚期(3天后-7天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预后疗效比较存在差异(χ2=4.269,P=0.043);治疗组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χ2=1.677,P=0.194)及再出血(χ2=0.033,P=0.856)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疗效有一定帮助;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早期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预后疗效优于晚期采用该项治疗的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临床应用不增加再出血、肺部感染的风险;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作为一种创伤小、简单、安全、易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尤其是早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