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农业生产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持续稳定供给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公共水利事业建设是保证水利事业和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水利事业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是影响水利事业发展的环节。近年来国内对于水利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多,仅2016年国内水里设施投入量已达801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接近21.4%,联系五年增长速度超过20%。但是与快速的水利事业相比,国内公共水利事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投入数额不够、水利事业技术性能不高,个别地区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亟待解决。 文章以国内的公共水利事业建设为出发点,根据国内近几年的水利事业建设情况为背景,针对吕梁市水利事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之所以选择吕梁地区的案例是因为吕梁地区作为国内较大的连片特困地区,水利事业的建设已成为经济掣肘,对于国计民生的影响重大,任务更为迫切。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以公共管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法找出解决办法,对全国的水利事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国内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水利事业产权和投资主体的研究,在地域方面,主要研究农村地区农田灌溉方面,缺乏对全国性的或者某一地区总括性的基础水利事业研究。研究方法也多采用实地考察法进行资料搜集,未对各地的水利事业运行数据做具体深入分析,故其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水利事业建设的研究观点,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实践,为国内的水利公共事业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