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选用硅溶胶颗粒和课题组采用杂化种子聚合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聚合物复合微球作为原料,采用EDC/NHS活化法制备得到具有拓扑结构的氧化硅/磁性微球二元复合组装微球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调节电解质浓度实现载体表面氧化硅颗粒组装密度可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制得结构可控的拓扑状复合载体,且产物表面可进一步功能化。其次,分别以具有拓扑结构的磁性组装微球以及相近粒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对照微球为载体,研究在两种微球载体表面化学固定链霉亲和素蛋白(SA)能力与表面拓扑结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固定在两种微球表面SA与不同大小的生物素化分子结合能力,探究拓扑结构对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基础规律。研究表明尽管组装微球表面积明显大于对照微球,SA在两种微球表面的饱和化学固定量相近;与中小分子结合时,组装微球与非组装光滑微球表面固定的SA的活性差异不大,但当用于检测大尺寸的免疫复合物时,组装微球往往体现出更强的检测信号,更宽的的线性范围,更好的抗血清干扰能力和更高的检测性能。再次,以磁性微球作为体外免疫检测技术中识别、捕获与操控待检目标物的新型载体,通过调控氧化硅子球在磁性微球表面的的不同组装密度,研究具有拓扑结构的微球对提高免疫检测性能的潜在能力。研究表明不论待检目标物尺寸如何,中等氧化硅子球组装率和SA化学固定量可以促使载体免疫检测性能得到最优化,过高或过低的组装率均会导致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