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支付挑战,国家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舱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在弥补今后社保资金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是应对未来基金支付压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源动力。本文围绕近年来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的基本状况,从基金的筹措、投资收益与风险把控等方面综合分析,力求提高基金的保值升值能力,并通过借鉴部分国家的做法,提出改进我国基金投资运营的有关思路和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其次介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状况,主要是基于提升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的综合视角,包括基金投资运营的目标、筹资状况、运营风险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金历史债务较重、个人账户空账多;筹资渠道不畅、基金支付压力增大;投资方式比较单一、投资规模仍显不足;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再次,论述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英美等国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有严格谨慎的规定,社保基金安全性放在首位;瑞典养老金投资不受限制的全球投资,有效分担了风险;新加坡广为熟知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多年来证明可以实现有效保值增值;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安全和保值增值,始终是基金运营的核心所在。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思路建议。随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立一种适应长期保值增值与满足充足流行性需要的灵活配置的投资运营结构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总体思路: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结合;着眼民生,积极拓宽基金筹资渠道;根据经济发展,适当调整投资策略。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基金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细化完善基金投资法规政策,进一步细化具体操作流程;有效促进基金保值增值,科学防范基金投资风险;加快培育基金投资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