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基本原理,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济阳坳陷大王北洼陷主要油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洼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对原油的成因和成藏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利用原油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原油的生源条件、成熟度和成藏后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剖析。根据生物标志物和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油源对比,结合稳定碳同位素和轻烃组成特征,将大王北洼陷原油划分为四个族群和六个组群,并总结出了各个族(组)群的典型识别标志。
大王北洼陷广泛存在多源原油的混合作用,混合型原油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受各端元组分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在成熟度差异明显的两类原油混合中,更多的显示低成熟端元的特性,对混源油的鉴别较差,而芳烃化合物、轻烃化合物和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却能较好的识别混源原油。对混源油混合比例估算表明,大王北油田和大65油田主要是由沙三段烃源岩提供的,在油田的局部地区,有少量沙一段原油的混入,但混入的比例不超过15%,英雄滩油田是三套烃源岩提供的原油共同充注的结果,但最主要的来源依然是沙三段烃源岩。沙三段是大王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
利用油源对比的结果,结合洼陷埋藏史和热史,以动态思路分析了各烃源岩层的生烃门限和主要生排烃期。得出大王北洼陷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的有效烃源岩分别发育于现今埋藏深度超过2450米、3100米和2600米的地区,主要生排烃期分别在在沙一中期到东营期、馆陶到明化镇期和明化镇中期到现今。
分析了大王北和英雄滩油田原油在横向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指出原油充注是非均质性形成的关键因素。根据原油成熟度梯度可以确定原油的运移方向、运移途径和油气充注点。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分析表明,大王北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可以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沙四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主要在沙一中期到东营早期成藏为大王北洼陷的第一个成藏期。沙三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的主要成藏期为馆陶一明化镇时期,进一步分为两个阶段,即馆陶早中期的早期阶段和明化镇中期以来的晚期阶段。沙一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成藏期最晚,为明化镇中期以后一直到现在。
论文最后总结了大王北洼陷油气运移、充注、聚集的成藏历史和成藏模式,并指出了研究区进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是大1断层和大36断层下降盘的沙二段构造-岩性油藏和沙三段的岩性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