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山武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梅山地域特色的拳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冷兵器时代的远离,武术技击功能退化,很多梅山武术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梅山武术,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播学的角度,结合梅山武术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梅山武术的渊源、内涵、历史传承及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和途径,主要结论如下:1.梅山武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梅山武术是源起于居住在湘中梅山人对原始的农耕、渔猎等常用生产技法的提炼,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今日以梅山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运动特色,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的独特地方武术技术体系。2.梅山武术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存在很多困境梅山武术能传承至今主要依靠家族、师徒和组织传承。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的传承方式因其脆弱性、和缺乏有效的保护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文革、改革开放等)使得梅山武术在发展中受到冲击和陷入困境。3.梅山武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打工经济的兴起,学习梅山武术的人数急剧减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为了能使梅山武术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梅山武术现在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媒体、网站,书籍/专刊,免费表演、商演和参加各类职业比赛等。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宗法传承转变成师生传承和组织传承为主。通过对梅山地区梅山武术的受众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梅山地区梅山武术的主要传授方式以师生传承为主,学习的主体大多是家庭收入稍微偏低(43.18%)的12-18岁(95.19%)的男性(97.04%)青少年和学生(99.63%),其它群体人数的比例很少。值得欣慰的是,他们虽然年龄小,但能深刻地认识梅山武术的基本知识、功能及其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认为学习梅山武术很有必要(89.85%),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46.99%),继承和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传技(41.73%),防身(41.51%)和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35.36%)的观点,还可带来自我价值的体现(50.38%),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提升(68.94%)及文化与自身修养上的提高(64.02%),而并非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20.08%)。目前已形成了梅山文化的研究格局,然而对梅山武术理论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梅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认为梅山武术的传承应以静态传承为辅和动态传承为主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会与日常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达到普及化和大众化,才会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灵魂”的延续性;梅山武术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性的动态发展模式,要抓住时机,继承先辈的遗产,使其有机地融入庞大的地域文化范畴内,并融入时代的元素和精神,打造品牌文化,并让其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梅山武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分析了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并针对当前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注重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途径的选择,因为其独特的技击特点是其传播和发展的根本,同时采用与时俱进,注重开发梅山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吸引更多的受众,积极开展专项武术竞赛和武术节活动,拍摄主题和扩大商演规模,打出梅山武术品牌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详实的发展规划;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媒体资源,实现宣传常态化;再次,改进师生传承,完善学校武术教学,特别注重发挥民间拳师、重要传人的作用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塑造梅山武术文化品牌,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最后,全面推进梅山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