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重要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范围内气候谈判和环境政策研究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运而生,在此公约的推动下,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京都议定书》被提上议程,《京都议定书》经历了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一步步从制定走向生效。《京都议定书》以减排为总体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时间表,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国际环境合作建立了一些新的机制,使全球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有了一个具体可行的行动准则。它的生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旨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京都议定书》却被小布什政府拒之门外。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影响美国经济发展;二、对美国不公;三、气候科学存在不确定性。这三条理由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充分之处,从美国国内政治来讲,国会的制约、政府的主导、石化集团的影响在美国的决策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最后导致小布什政府做出了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决策。从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透视小布什政府的环境外交,可以看到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环境外交特点,还充分体现了小布什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来主导国际社会,以此达到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的最终目的。由此,可以说主权国家最终逃脱不了国家利益的限制,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局限明显地暴露出来,主权国家在传统主权观念、地域上的限制,对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以及政策制定上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都给全球气候合作制造了阻力。所以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在发挥主权国家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国际政府组织的统领作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补充作用,实现主权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三类主体的多元通力合作,并通过多元主体在全球、区域、国家乃至公民个人多层次上的运作,最终实现多元多层全球环境治理。全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从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出发,分析影响退出的因素,据此剖析小布什政府环境外交的特点和本质,最后上升到全球环境治理的角度,对全球环境治理模式做了一些思考。论文的导论针对问题提出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论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京都议定书》的性质,介绍《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谈判过程、主要内容、生效问题及意义。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因素。这一部分首先对美国的环境外交历程做了简单介绍,利于对小布什政府环境外交的理解,还阐述了小布什政府作为退出《京都议定书》借口的三大理由,紧接着论述了美国国内的多方政治力量在退出《京都议定书》中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何主导美国最终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论文的第三章对小布什政府环境外交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根源所在。这一部分依次对小布什政府环境外交的特点、意图和实质做了详细的解读。论文的结论部分从全球环境治理的角度来思考小布什环境外交的一种必然,并且尝试通过多层多元治理模式来构建一种有效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从而克服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局限。这一部分首先从小布什退出《京都议定书》来分析阐述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局限,然后提出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论述了多元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它们的通力合作,来实现多元多层的全球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