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色硫细菌依靠氧化还原硫化物获取能量,并可根据培养条件将硫化物氧化为单质硫(体内或排出体外)或硫酸盐。无色硫细菌在含硫废水及废气的生物净化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筛选具有更高脱硫性能的新菌株是生物脱硫技术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从污水处理厂含硫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无色硫细菌,分别为菌株1和菌株2,考察了两株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通过对人工模拟硫化物废水的处理试验对菌株代谢硫化物生成单质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单个细胞为棒状、革兰氏阴性,在排硫硫杆菌自养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异养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在排硫硫杆菌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转速100 r/min、pH7.0;菌株2单个细胞为球状、革兰氏阴性,在排硫硫杆菌自养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异养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在排硫硫杆菌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7℃、转速200 r/min、pH6.0。实验室研究表明,菌株1和菌株2可以代谢硫化钠和硫代硫酸钠产生单质硫。在模拟废水处理实验中,菌株1在模拟废水硫化物浓度300 mg/L,废水接种菌株1使菌细胞OD600为0.8,温度30℃、转速100 r/min、废水初始pH7.0条件下培养12 h后,菌株1代谢硫化物产硫率较高,为46.32%;菌株2在模拟废水硫化物浓度为100 mg/L,废水接种菌株2使菌细胞OD600为0.8,温度37℃、转速200r/min、废水初始pH6.0条件下培养12 h后,菌株2代谢硫化物产硫率较高,为35.29%。菌株1和菌株2的获得对工业脱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无色硫细菌脱硫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菌种资源,同时对影响该菌株代谢产硫因素的研究也为生物脱硫回收单质硫工艺条件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