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自体血回收的应用现状,分析术中自体血回收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术中自体血回收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建议,实现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在中心手术室进行手术的神经外科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术前备血量,术中估计失血量,自体血回收量和回输量,统计36例自体血回收患者术前和术后的PT、APTT、FIB、STB、CB、UCB、ALT、AST、BUN、Scr、Hb、 Hct、RBC、WBC、PLT。计算回收率(回输血量/回收血量)和自体输血比例[自体输血量/(自体输血量+异体输血量)]。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各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行相应的统计学描述,将术前和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两组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1)神经外科总手术例数675例,术中自体血回收36例占总手术例数的5.33%。自体血回收患者每例术前备血量200-2000ml,平均(800±400)ml,总计30600ml;每例术中估计失血量100-2200ml,平均(450±275)m1,总计19800ml;每例自体血回收量819-6800ml,平均(1866±895)m1,总计74162ml;每例自体血回输血量230-1275m1,平均(250±113)ml,总计11887ml:总回收率为16.03%;自体输血比例为18.26%。(2)自体血回收前后的P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自体血回收前后PT、APTT、FIB不同。自体血回收前后的ALT、AST、STB、CB、 UC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自体血回收前后ALT、AST、STB、CB、 UCB不同。自体血回收前后的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自体血回收前后BUN、Scr不同。自体血回收前后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自体血回收前后PLT不同;Hb分别为(143.17±13.86)g/L、(121.36±20.37) 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降低;Hct分别为(41.39±3.95)%、(35.64±5.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降低;RBC分别为(4.51±0.40)×1012/L、(3.94±0.58)×1012/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降低:WBC分别为(7.37±2.89)×109/L、(12.94±3.87)×109/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升高,未见严重感染。依据输血指征,术后的患者可以不输浓缩红细胞。结论:(1)神经外科中自体血回收的例数占总手术例数的比例小,自体血回收率低,自体输血比例低,自体血的发展还有空间。(2)自体血回收技术对PT、APTT、FIB、STB、CB、UCB、ALT、AST、BUN、Scr、 PLT的影响较小:术后Hb、Hct、RBC比术前降低,但仍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也未进行异体血输注,减少了异体血需求;WBC术后升高,未见严重感染。自体血回收技术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