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0日,上海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公告,宣布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系统正式开通,自此,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中国证券市场“单边市”的交易环境正式结束。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在国内的开展,我国证券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行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目前,国内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尚处于并不完善的状态,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融资融券制度对股市崩盘的影响,对资本定价的影响,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等方面,对于融资融券制度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虽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且尚无人从更深层次的供求不平衡的角度对融资融券的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本文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对融资融券的机制进行了再考察,不仅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于买盘卖盘价差冲击的影响,而且进一步探究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资本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改善情况,研究更为深入,研究的角度也更加新颖。此外,本文研究的样本区间更长,并使用高频交易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更多更全面,研究结果更为可靠。本文选取2010年-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的高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两市3447只A股股票中筛选出2554只股票作为样本股票,对选取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股票被纳入融资融券名单与否以及纳入融资融券名单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运用双倍差分法对融资融券制度对市场流动性及供求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仅定量的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量对买卖盘价差变化的影响,而且将实验组股票和对照组股票进行了匹配,对匹配后的样本数据进行了融资融券制度对市场流动性及供求平衡的影响的研究,使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稳健性和可信度。此外,本文在实证检验时还按照股票交易的交易体量进行了区分,分别研究交易整体平均以及交易的数量超过全年平均单笔交易数量的10%和5%的大额交易产生的买卖盘价格冲击是否缩小,冲击的差异是否改善,从而从证券市场整体平均的层面和大额交易的层面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对市场流动性和供求不平衡状况的影响分别进行判断。本文通过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理论假设:1)融资融券制度降低了买盘和卖盘的价差,2)融资融券制度缩小了买卖盘价差之间的差距。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两个假设的正确性,得到如下结论:1)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降低了国内市场上的买卖盘价差,改善了市场流动性;2)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缩小了买卖盘价差之间的差距,对市场上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也起到了改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数据的分析,探究融资融券的实施效果以及其对市场流动性和供求不平衡状况的改善情况。不仅从理论上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国家的政策实施提供更为有力的基础依据,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指导作用,可以使我国证券市场更加完善,层次更加丰富的同时也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促使股价更为合理、市场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