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和语言、字和词的关系问题,学界一般的认识是:语言是观念的符号,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也即符号的符号;字是文字单位,词则是语言单位。这种认识在过去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已基本上成为学界的“常识”。可是,这一“常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一些资深学者包括著名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怀疑。“汉语中没有词,但有不同类型的词概念”(赵元任);“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吕叔湘);“字不光是文字问题,而且也是语言问题,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徐通锵);“文字概念正在开始超越语言的范围,它不再表示一般语言的特殊形式、派生形式、附属形式,它不再表示表层,不再表示一种主要能指的不一致的复制品,不再表示能指的能指,文字概念开始超出语言的范围。”(德里达)本文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上不取先入为主的看法,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一般认为是文字问题的“汉字”同一般认为是语言问题的“英语单词”作一对比,一方面为明确文字和语言特别是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正确认识汉语和英语的特点,促进汉英语言的研究和教学。本文共分四部分。“绪论”部分从学界关于文字与语言,字与词的关系之争论入手论述“汉字”与“英语单词”对比的缘由及其可比性:既然认识还很不一致,分歧很大,争议颇多,那就不妨先比比看,以事实来说话。第一章“汉语‘初文’与英语原生词对比”。本文认为汉语和英语的表意方式分别是“以形写意”和“以音表意”,由此入手发现汉英语汇之间在生成方式上具有“描述性”和“规定性”之对立,在扩展方式上有着“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对立。第二章“汉语孳乳字与英语次生词对比”。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决定,任何一门发达语言的语汇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不外乎合、增、缩、变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在汉字和英语单词上分别表现为形式迥异但性质相同的四对扩展方式:会意与复合(合)、形声与派生(增)、缩形与缩音(缩)、变形与变音(变)。这种差异是由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差异造成的。第三章“汉字与英语单词对比研究的意义”分两节论述,一方面探讨汉字与英语单词对比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另一方面,讨论了这项对比研究在实践上对于汉语和英语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