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镇化”为观察视角,通过对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秦腔》、《土门》、《高老庄》、《带灯》等六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她们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变迁中的生存状况、人格嬗变以及精神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在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的影响是深刻的。贾平凹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大部分是以“乡村”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内容主要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自然景观的衰微和被侵蚀。具体表现为乡村风貌的变异,城市印记的增多,乡民生活状况的囧态,农民物质欲望的膨胀等。中国乡村的这些令人难以接受的新变异,在贾平凹新世纪以来的小说中成为更加突出的主题。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着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阅读他的上述作品,我们会发现他对女性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有着的特别的关注。自然乡村的衰微在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身上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痕迹。作者通过这些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流程的叙写,凸显其性格的闪光点,展现社会改革中她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新鲜感悟和模糊性解读。这也正是贾平凹通过文学创作对当代社会发展变迁不断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女性形象一直是贾平凹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描写对象,他刻画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为了某种艺术目的,更不是为了宣扬女性主义,而是为了让他笔下的人物画廊更丰富,角色更鲜活。以往把贾平凹的作品当作乡土文学来研究的文章很多,以城镇化为视角探讨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成果却相对较少,关注不够。因此从中国社会快速城镇化的视角来探究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要探寻的问题是:在城镇化的冲击下,这些女性形象是怎样被改变着,这种改变所产生的精神困惑是什么,作家作品中有着怎样的解读,给出了哪些解决之道。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计划用三章完成。第一章主要探讨贾平凹作品中的城镇化叙写;第二章探讨城镇化背景下作家对城乡女性的关注和形象刻画,包括生活在“土地”上的女性、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两种文明中的女性、回归乡村的都市女性;第三章是对贾平凹对于城镇化的态度和立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