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穗柯中三叶苷的分离制备及对药物致小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rus Rehd),又名甜茶,是一种壳斗科石柯属的常绿乔木,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区域。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和降压安神等功效而受到人们的亲睐。三叶苷(Trilobatin)是一种大量分布于多穗柯中的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在嫩叶中的含量很高,高达10%以上。Trilobatin不仅是多穗柯中甜味剂的主要成分,也是多穗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Trilobatin研究有助于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开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镇痛药,可缓解疼痛和发烧。但是,过量的APAP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顺铂(Cisplatin,CDDP),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但是CDDP的使用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限制它的临床应用,尤其是肾毒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提取成分对CDDP导致肾损伤具有保护效果。
  为深入探究甜茶提取物和Trilobatin对药物致小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不同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多穗柯嫩叶Trilobatin提取率产生的影响,并对其中的Trilobatin进行提取,分离制备。进而,通过构建APAP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和CDDP致小鼠肾损伤动物模型,对多穗柯提取物及Trilobatin对药源性肝肾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进行探究。本文主要取得了如下三方面的结果:
  1、多穗柯Trilobatin提取分离及制备的研究
  通过考察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Trilobatin提取率的影响,综合实验结果得出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从而确定在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时,三叶苷提取率最高。利用最佳提取条件所得样品,对其中的Trilobatin进行分离,70%乙醇超声提取多穗柯嫩叶,得到的Trilobatin粗提物经AB-8大孔树脂富集,50%洗脱液过硅胶柱,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作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得到高纯度富含三叶苷样品的甜茶提取物(STL-E),作为后续药理实验的样品备用。通过半制备HPLC对三叶苷进行分离制备,共得到2种主要的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Ⅰ鉴定为根皮苷,共21mg,;化合物Ⅱ鉴定为三叶苷,共320mg,纯度均≥98%。
  2、STL-E对APAP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机制
  通过构建APAP肝损伤小鼠模型并对小鼠血清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发现:单次注射APAP能够导致小鼠血清中ALT,AS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急剧升高,经过STL-E的给药显著降低了这些细胞因子和酶的水平。STL-E在50和100mg/kg剂量预给药7天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脏中GSH的过度耗竭,并降低了MDA的水平。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TUNEL染色发现,STL-E治疗显著改善了APAP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此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小鼠APAP组相比,经STL-E处理的肝组织中TNF-α标记的肝细胞减少。我们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评估了PI3K/Akt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APAP导致肝细胞中Bcl-2表达降低而Bax、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增加,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表达受到抑制,STL-E预处理后相关蛋白活性得到恢复。此外,结果表明STL-E通过抑制IKKα,IKKβ和IκBα的活化来抑制NF-κB的活化。总之,本研究发现:STL-E可能部分通过参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缓解了APAP诱导的肝损伤。
  3、Trilobatin对CDDP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机制
  基于STL-E拮抗APAP肝毒性的有益效果,本部分通过构建CDDP肾损伤小鼠模型继续探讨其主要活性成分——三叶苷Trilobatin的肾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与CDDP组比价,Trilobatin在50和100mg/kg剂量下给药10天能够明显降低CRE、BUN和MDA水平。同时,通过TUNEL和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Trilobatin给药组可以有效改善CDDP导致的肾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情况的发生。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其结果表明,CDDP给药后p-JNK、p-ErK、p-38等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Trilonatin给药能逆转这一现象也证实上述研究结果。综上,本研究发现:Trilobatin可以有效改善CDDP给药后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NK、p-ErK、p-38等蛋白表达,从而拮抗肾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研究多穗柯中Trilobatin的分离纯化得到富含Trilobatin的STL-E和单体化合物,为后续药理实验提供了物质保证。此外我们通过研究STL-E对APAP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Trilobatin对CDDP诱导的肾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发现,其机制可能涉及缓解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为Trilobatin及多穗柯的后续药理活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缺血性中风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多年来也是居高不下,大多数在动物中风模型发现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在临床试验中都以失败告终。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唯一批准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但是,由于治疗窗狭窄(<4.5h)和具有再灌注损伤及后遗症恢复困难的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有效的神经保护剂,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中风后遗症等成为当下迫在眉睫需要解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期间对子宫、乳腺及其ERa、ERb、GPCR30的影响。方法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模型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去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对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恢复14天后开始进行实验干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的干预药品实验用药剂量,均为临床用药剂量通过人与动物体表面积比值换算出的等效用药剂量,RG雷洛昔芬4.29mg/(kg·d),EVG戊酸雌二醇0.071mg/(kg·d),CMG补肾壮骨颗粒2.5g/(kg·
头皮屑(Dandruff)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头皮健康问题,表现为头皮及头发里出现大量薄片状的皮屑。有研究表明,限制性马拉色菌为头皮部位马拉色菌中主要的优势菌种,并且马拉色菌群落在物种水平上的丰富多样性与头皮屑无直接关系。因此,有效控制头皮部位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数量,维持头皮微生态的平衡,是预防和治疗头皮屑的有效途径。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皮屑的药物酮康唑,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可有效快速的减少头部真菌,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但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接触皮肤,可产生皮疹、瘙痒、色素沉着等不良反
目前人参加工品的品种主要以生晒参、红参以及黑参为主,同时人参中含有的稀有人参皂苷含量相对较低。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酶相比,β-葡萄糖苷酶在人参皂苷转化生成稀有人参皂苷Rg3、Rg5以及CK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但这些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单体人参皂苷的转化中。本研究选用β-葡萄糖苷酶在加工处理整支新鲜人参中,通过改变酶条件(温度、pH、浸润时间以及酶体积与人参质量的比例)与蒸制条件(蒸制温度、蒸制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以及浸润蒸制次数)对人参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以稀有人参皂苷Rg3、Rg5和CK为指标,筛查
桃仁(Semen Persicae.)与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均为蔷薇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苦杏仁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现有标准中对桃仁与苦杏仁的质量控制指标单一,难以满足对其复杂成分的评价要求。桃仁与苦杏仁分布广泛,不同产地之间存在着质量差异,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现有指标苦杏仁苷的基础上,增加苯甲醛为指标,建立了桃仁与苦杏仁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优化了提取工艺,以该方法结合传统鉴别,对不同产地收
人参系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又被批为新资源食品后,在食品加工方面拓宽较为显著。人参膨化多以单一人参为原料,复配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选择药食同源的山药为辅料,开展了人参、山药复配膨化工艺参数研究,分析了膨化前后理化指标变化,扩展人参食品加工途径,提高人参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对人参、山药进行复配挤压膨化处理。将生晒参粉与山药粉按1∶1比例混合,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人参、山药复配原料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膨化制品的理化性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人参产品
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TO)于2017年公布的《全球抗生素耐药细菌优先性列表》,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列入最危急级别。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其感染能力强,致病率高,耐药机制极其复杂,已成为临床亟待攻克的难题。痰热清注射液(Tanreqing,TRQ)作为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祛痰功效。课题组前期研究TRQ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制,例如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生物膜的影响。本实验主要研究TRQ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TR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葡萄糖、蛋白质、脂质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血糖升高是其基本特征。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办法治愈糖尿病,因此寻找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的预防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迫在眉睫。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近年来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占人参皂苷总量的50%左右,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结构中的丙二酰基
人参皂苷Rg3(简称Rg3)为人参中药理活性较为突出的四环三萜皂苷。根据碳20上的羟基位置不同,Rg3分为两种旋光异构体,分别为20S-Rg3和20R-Rg3(简称G-Rg3)。G-Rg3已被开发为1类新药,用于提高临床原发性肺癌、肝癌的疗效及改善肿瘤患者的气虚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G-Rg3能够拮抗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且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级联保护肝细胞免于凋亡。然而,肝纤维化作为肝硬化的前期阶段,在给予适当
顺铂(Cisplatin)是治疗多种肿瘤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然而,Cisplatin的非特异性作用,使DNA交联并干扰其复制,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心肌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等。这些副作用严重恶化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阻碍了治疗的进展。Cisplatin引起胃肠道毒性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功能障碍伴有胃运动迟缓、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目前,仍有许多化疗患者为此饱受折磨。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五加科人参属,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植物,现在也被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