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盈余进一步促进知识信息的分享与共享,而网络虚拟社区通过知识的共享将剩余价值汇聚成大量的公共性社会资源。一种以小红书社区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购物”的社区正发展火热,而大学生是此类社区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他们在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对于社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小红书社区为例,对大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情况进行调研,对其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期望针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因素的探讨,检验相关理论的适用性,为相关虚拟社区促进知识共享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经过问卷设计和发放,共收集到468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PSS25.0对假设展开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在小红书社区中,很多大学生成员为深度使用成员,从平均每次逗留时长、使用频率、发布笔记频率和笔记内容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小红书社区具有积极的知识共享行为。(2)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小红书社区中大学生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比较强的解释力。(3)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意愿对其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意向*0.787。(4)信任、互惠、结果预期、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意向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向=信任*0.288+互惠*0.141+主观规范*0.286+结果预期*0.118+自我效能*0.134。(5)性别和生源地分别在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共享意向上存在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尝试从两个方面为虚拟社区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相关运营者层面:建立良好可信赖的社区环境,提高成员的信任感;增强成员间互惠规范,使之成为自然准则;完善奖励机制,增强成员结果预期;鼓励成员积极分享,提高主观规范;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成员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层面:提高共享意识,增强互惠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辨别能力,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和知识。
其他文献
1997年10月,南京经济学院图书馆与江苏财专图书馆、扬州税务学院图书馆及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共同研制开发了《经济学、管理学论文题》数据库,(以下简称《题录》)在此基础上,
为了减少因报警仪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矿井安全事故,强化对报警仪充装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尽可能地消除传统C/S管理模式存在的固有安全隐患,提出了.NET结构在生产矿井多功能报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