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转录因子NF-Y上调AKR1C1基因的表达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HBx蛋白上调AKR1C1表达的机制及AKR1C1在HBV诱导的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用RT-PCR的方法在HepG2细胞与HepG2.2.15细胞中检测AKR1C1mRNA的表达差异。在Ad-HBx感染的HepG2细胞中以及在HepG2.2.15细胞中干扰HBx后检测AKR1C1的mRNA水平。2.构建AKR1C1的5’启动子及区段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检测各AKR1C1启动子克隆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3.构建HBx作用于AKR1C1的可能区段的截短突变克隆,检测截短克隆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4.通过重叠PCR和反向PCR的方法构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突变克隆。将原始克隆及突变克隆与HBx的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1. RT-PCR结果显示HepG2.2.15细胞中AKR1C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epG2细胞。Ad-HBx感染HepG2细胞后,AKR1C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HepG2.2.15细胞抑制HBx后,AKR1C1的mRNA水平下降。2.构建了AKR1C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且与pCMV-sport6-HBx共转染时,相对于对照组(pCMV-sport6),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3.构建了AKR1C1启动子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截短质粒,pCMV-sport6-HBx,pRL-TK共转染入HepG2细胞以及将截短质粒,pRL-TK共转染HepG2.2.15细胞,确认了-128/-88区段为HBx诱导AKR1C1启动子活性增加的关键区段。4.在AKR1C1启动子上对-128/-88区段上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突变,获得突变质粒,证明核因子-Y(NF-Y)在HBx诱导AKR1C1表达增加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结论在HepG2.2.15细胞中,HBx蛋白增强了AKR1C1的启动子活性,进而上调了AKR1C1的表达,这一过程是有转录因子NF-Y参与的。本研究探讨了HBx对AKR1C1表达的调节机制,为理解HBV诱导的HCC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8例。2组患者均给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村建设的思潮高起,传统乡村建设中所呈现的问题层出不穷,村落建设传统破碎,乡村环境文化断裂也逐渐凸显出来。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大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采集于2006年0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具有完整临床病
目的:测定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及A549/DDP的细胞毒性,确定芦荟大黄素的无细胞毒性浓度;检测此浓度的芦荟大黄素能否逆转A549/DDP株细胞对顺铂的耐
当代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探微224731江苏省建湖县上冈中学周建华作者简介:周建华,男,1964年7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高级教师.1992年获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优秀数学课评
<正>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分钟》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了一分钟,给自己带来了上学路上的焦急和叹息,导致上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加上血管受压迫血流受阻而引发的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排便功能性障碍的颈椎病[1],手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目的 研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
本文致力于探讨相比常规术后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在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乳腺癌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保障,同时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顺利开展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上实现早期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