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对陌生人信任变化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作出决定时,对自己的态度或行为的估计高于平均水平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偏差。人际信任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心理上产生依赖、行为上愿意合作的态度。过度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分信任,人际信任是个体对他人产生的信任。个体自身和他人处在信任对象的一种分类下,那么,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过度自信个体是否会对他人也产生过度自信的倾向?就是说,在面对陌生人时,过度自信个体可能会比非过度自信个体更加愿意相信陌生人。本文从过度自信个体的角度,通过改变社会身份信息的复杂程度,来研究人际信任中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的问题。本文包括两个实验,目的是想通过这两个实验探索过度自信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陌生人信任变化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2个假设:(1)过度自信个体对陌生人产生的信任高于非过度自信个体(过度自信个体的普遍信任程度高于非过度自信个体);(2)随着被信任者社会身份的增加,即社会身份复杂程度加深,过度自信个体与非过度自信个体对被信任者的信任程度没有差异,都是对陌生人某一主要社会身份的特殊信任。实验一从信任者自身心理偏好的角度上,主要检验过度自信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即普遍信任的信任程度),结果表明过度自信个体对陌生人的普遍信任高于非过度自信个体,也就是过度自信个体在人际信任方面比非过度自信个体更倾向于相信陌生人。那么,对陌生人的信任处在信任发生的初始阶段,随着陌生人社会身份信息的逐渐暴露,过度自信个体对陌生人的信任还会像初始阶段一样保持不变么?还是随着其他身份信息的呈现而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是会增加还是会降低信任呢?实验二则是从受托者的角度上探索当陌生人的无角色状态逐渐被其他社会身份信息所填充的时候,过度自信个体对陌生人的信任将会如何变化。实验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研究了有无一种社会主要身份信息对陌生人的信任、不同类型同一个体在呈现社会身份信息前后信任的变化以及有无第二种社会身份信息对陌生人信任变化的情况。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个体其信任程度都会随着陌生人社会身份信息的增加而即转换为对陌生人某一主要角色的信任,本文中采用的主要社会身份是教师,因而信任程度加深。而且,非过度自信个体除了能够维持自我信念外,还愿意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意愿不断加强,同时,中国希望主动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外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政治宣传是中国政府
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印刷企业的深入应用,印刷作业正在走向标准化、数据化和网络化,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印刷工艺流程逐渐变革到PDF/JDF的标准作业流程。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印前
农药作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然而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畜也有副作用。本文分析了舒城县农药市场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给出求解广义特征值近似支持向量机(GEPSVM)的一种反幂迭代法,并介绍反幂法的加速技巧.数值实验表明在保持对交叉数据集分类能力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方法比原始GEPSVM方法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