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患者诱导期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激素所导致副作用的临床观察,探讨激素所引起相关副作用的中医机制和潜在规律,为能减轻激素副作用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80例,纳入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按中医证型属水湿浸渍型患者90例,属脾肾阳虚型患者90例。这些病例均来自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肾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对这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等)、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抗凝治疗、降脂治疗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观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出现的:(1)中医证候积分;(2)在足量应用激素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3)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运用SPSS21.0软件对所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性别以及治疗前生化指标中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尿酸、尿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指标基线一致,具有均衡可比性。2.脾肾阳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水湿浸渍型患者平均年龄,说明青壮年当中的PNS患者更易表现为水湿浸渍型,中老年当中的PNS患者更容易变现为脾肾阳虚型。3.在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上,水湿浸渍组患者总有效率81.11%,脾肾阳虚组患者总有效率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激素对水湿浸渍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说明水湿浸渍型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激素的敏感性明显要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4.在临床疗效判定上,水湿浸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脾肾阳虚组患者总有效率68.89%。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激素对水湿浸渍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说明水湿浸渍型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对激素的敏感性明显要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5.对于库欣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血糖增高、青光眼等副作用,水湿浸渍型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水湿浸渍型患者更容易出现以上副作用。对于加重感染、胃溃疡、胃出血、神经系统症状等副作用,脾肾阳虚型患者高于水湿浸渍型患者,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脾肾阳虚型患者更容易出现以上副作用。6.对于激素常出现的中医相关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水湿浸渍型患者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水湿浸渍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痤疮、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中医相关副作用。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相关副作用的程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水湿浸渍型患者中医相关副作用程度均较脾肾阳虚型患者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水湿浸渍型患者具有较重的中医相关副作用。结论:1.青壮年当中的PNS患者更易表现为水湿浸渍型,中老年当中的PNS患者更容易变现为脾肾阳虚型。2.激素对PNS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疗效显著,并且水湿浸渍型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可以认为水湿浸渍型患者激素的敏感性高于脾肾阳虚型患者。3.水湿浸渍型PNS患者更容易出现库欣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血糖增高、青光眼等副作用。脾肾阳虚型PNS患者更容易出现加重感染、胃溃疡、胃出血、神经系统症状等副作用。4.激素治疗PNS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患者均会出现中医相关副作用,但水湿浸渍型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同时其程度相对更重。5.激素对PNS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患者出现的副作用差异较大,并且由于激素药性偏温易耗伤阴液,提示在临床运用激素治疗水湿浸渍型患者时,适当加强滋阴清热之法,可能会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