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n virus,FP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状态下,FPV能感染几乎所有的猫科、鼬科及浣熊科动物,引起猫、水貂、浣熊等动物很高的死亡率,对野生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构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免疫接种。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迫切需要研制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FPV疫苗。病毒样颗粒(VLPs)和病毒颗粒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而且VLPs无法自我复制,不会发生基因恢复性突变、重组和重排,优于灭活和减毒病毒疫苗。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能够有效表达外源基因且无细胞毒性,同时能转染离体和在体的分裂和非分裂细胞等特点,进行了FPV病毒样颗粒制备研究。本研究主要根据测得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GT-2株VP2蛋白全长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GT-2毒株为模板,PCR扩增VP2基因片段(去除终止密码子),与转座载体pFastBacI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VP2,并进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后,转化到含有辅助质粒的大肠杆菌DH10Bac中,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Bacmid-VP2转染Sf9昆虫细胞,重组Bacmid-VP2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包装,形成了大量的病毒粒子;VP2蛋白得到了表达并形成了FPV病毒样颗粒。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明,FPV VP2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了表达。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样颗粒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将表达蛋白作抗原制备疫苗免疫小鼠,经抗体测定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研究为FP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