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胸膜区病变征象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膜区CT病变征象,探讨其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关系,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诊断方式。
  方法:
  收集比较了2019年1月~2019年8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1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其中良性胸腔积液者129例,恶性胸腔积液者82例。观察图像并分析其胸膜区病变征象,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胸内筋膜及最内肋间肌增厚、单侧胸腔积液,胸膜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单因素分析应用?x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判断诊断效能。
  结果:
  1、单因素分析中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单侧胸腔积液这些因素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
  2、纳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均为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其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7.7%,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
  结论:
  1、胸部CT平扫胸膜区征象可以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2、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这些胸膜区病变征象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联合应用这些征象可以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1.探讨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征;  2.分析ReHo值改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3.分析ReHo值改变与临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4.分析基于差异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  方法:  39例被试入组,其中临床诊断的MCI患者17例,受教育年限、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身体健康志愿者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s-fMRI)扫描,采用
目的:  研究不同臂丛神经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临床科室诊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肌电图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同期,对20例健康成年人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研究臂丛神经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31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者13例,行手术治疗者18例,手术探查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究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特征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4例CN0期PTC的CT特征及病例资料,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叶受累、瘤体位置、甲状腺边缘接触、钙化、肿瘤最大径、多发病灶、性别、年龄与CLNM的相关性。  结果:  104例CN0期PTC中,CLNM阳性65例,阴性39例。单因素分析显
学位
目的:  调控C6胶质瘤细胞AQP4表达水平,建立不同AQP4表达水平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MRI扩散成像参数与大鼠C6胶质瘤细胞AQP4的量化关系,探讨基于MRI扩散成像监测大鼠胶质瘤AQP4的表达水平。  方法:  构建C6胶质瘤细胞AQP4过表达、沉默稳转细胞株,调控AQP4表达水平,验证各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250-300g/只,将对数期生长的C6胶质瘤细胞
学位
期刊
目的:  利用呼吸触发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肝脏IVIM参数,分析其可能的病理改变。  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经WHO分类确认30例初发、未经治疗AL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经健康体检证实健康志愿者行腹部基于IVIM
目的:  分析伴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清甲治疗疗效,探讨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8年12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清甲治疗的295例PTC术后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是伴HT组(79例),B组是不伴HT组(2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3.7GBq(100mCi)131I行首次治疗
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PVT1(The long non-coding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探索癌组织PVT1表达含量与PTC的侵袭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