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膜区CT病变征象,探讨其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关系,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诊断方式。
方法:
收集比较了2019年1月~2019年8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1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其中良性胸腔积液者129例,恶性胸腔积液者82例。观察图像并分析其胸膜区病变征象,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胸内筋膜及最内肋间肌增厚、单侧胸腔积液,胸膜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单因素分析应用?x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判断诊断效能。
结果:
1、单因素分析中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单侧胸腔积液这些因素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
2、纳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均为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其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7.7%,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
结论:
1、胸部CT平扫胸膜区征象可以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2、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这些胸膜区病变征象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联合应用这些征象可以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腔积液患者胸膜区CT病变征象,探讨其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关系,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诊断方式。
方法:
收集比较了2019年1月~2019年8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1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其中良性胸腔积液者129例,恶性胸腔积液者82例。观察图像并分析其胸膜区病变征象,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胸内筋膜及最内肋间肌增厚、单侧胸腔积液,胸膜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单因素分析应用?x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判断诊断效能。
结果:
1、单因素分析中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单侧胸腔积液这些因素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
2、纳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均为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其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7.7%,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
结论:
1、胸部CT平扫胸膜区征象可以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2、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这些胸膜区病变征象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联合应用这些征象可以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