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2014年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健康素养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正的地方,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且本次调查结果可为今后健康素养调查提供可对比的数据,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调整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城乡分层,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PPS)随机抽取12个监测县(市、区),每个监测区(县)预计调查270人,全省调查3240人。采用《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的各个阶段都有质量控制,应用Epi Data 3.2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和核对,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数据都进行标准化处理,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SX±,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或是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界值。通过描述性分析、复杂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了解不同特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现状并探讨影响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1.2014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0%。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2014年辽宁省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性别和文化程度。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是男性的1.419倍(95%CI为1.062~1.896)。随文化程度的升高,健康素养水平逐渐升高,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6.704倍(95%CI为4.191~10.726)。2.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15.6%,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是否患慢性病、自觉健康状况、年龄是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影响因素。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1.6%,其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职业与民族。健康技能水平为17.6%,城乡与文化程度是健康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3.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为34.5%,其影响因素为城乡、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数。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7.4%,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慢性病及自觉健康状况是传染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仅为6.4%,其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和文化程度。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49.5%,城乡、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口数是影响安全与急救素养的因素。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8.7%,影响基本医疗素养的因素包括城乡、文化程度与性别。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17.5%,城乡、文化程度、性别和职业是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1.辽宁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10],较2012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5%)增长了1.5个百分点[11]。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中,水平最高的是基本技能(17.6%)在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高,为49.5%。2.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和文化程度,在进行健康促进行相关工作时,要把男性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作为重点干预人群。3.辽宁省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以及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影响因素是居民文化程度。4.是否患慢性病以及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