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比较不同程度近视儿童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并分析讨论是否与眼轴、等效球镜等因素相关。对象和方法:选择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236例428眼,其中男107例,女129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6.8±2.7)岁,所有的受检者均排除眼前节及眼底疾病,并征得家属知情同意行1%阿托品眼用凝胶扩瞳检影验光,根据国际近视诊断标准按等效球镜分为A组轻度近视组、B组中度近视组,C组高度近视组,将同期的屈光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即D组。运用Zeiss-OCT primus200对其进行视网膜扫描,三次得平均值并记录黄斑中心凹及黄斑周边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用IOL-Master记录其眼轴长度,运用统计学方法SPSS18.0比较各组不同方位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得出结果,并探讨是否与眼轴、等效球镜相关。结果: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B、C、D四组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4.41±18.97)μm、(244.65±18.22)μm、(249.42±30.86)μm、(240.87±24.16)μm,高度近视分别与中度近视、轻度近视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在内环上方、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内环颞侧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95.42±17.70)μm、(287.00±17.32)μm、(290.65±21.83)μm、(291.27±18.26)μm,在外环上方、外环下方、外环鼻侧、外环颞侧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2.08±19.07)μm、(258.00±20.78)μm、(260.85±30.17)μm、(256.73±26.05)μm,八个方向与中度近视组、轻度近视组及正常对照组八个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的视网膜厚度在内环上方、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内环颞侧、外环上方、外环下方、外环鼻侧、外环颞侧均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近视组视网膜厚度在外上方及外鼻侧与眼轴呈负相关。2、脉络膜厚度:A、B、C、D四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18.9±33.1)μm、(315.9±29.7)μm、(311.9±27.2)μm、(320.7±34.2)μm,近视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的厚度与眼轴、等效球镜呈负相关。3、神经纤维层厚度:四组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96.89±9.28)μm、(99.05±9.13)μm、(89.15±13.36)μm,、(97.72±10.15)μm,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轻度近视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等效球镜及眼轴在视盘的上方、下方呈负相关。结论:1、儿童时期近视尽管眼底暂未出现明显变化,但视网膜的厚度已经开始迁移。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除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视盘颞侧变厚,其他各区域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变薄。2、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及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与眼轴、等效球镜有密切的关系,说明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和多种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