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细胞骨架机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迁移(migration)是血管重建(remodeling)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血管发育、血管新生以及血管内膜损伤(如球囊损伤和动静脉移植)修复等过程中,均出现ECs的迁移。ECs迁移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体内外因素的调控,研究ECs的迁移行为及其调控机制,阐明ECs迁移的力学生物学(mechanobiology)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心血管活动和疾病发生的本质有重要意义,且可以为发展心血管疾病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是构成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生理状态下,这两种细胞本身相互影响,同时又不断的受到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因此,研究ECs的迁移行为,应该考虑相关的力学因素及VSMCs的影响。本文首先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系统,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观测了VSMCs对ECs粘附的影响及其机制。用免疫荧光法观测了ECs在粘附过程中,粘着斑(focal adhesions, FAs)的聚集;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测了粘附ECs的FAs面积变化;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VSMCs对ECs的细胞骨架成分微管(microtubule)聚合程度、桩蛋白(paxillin)和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对ECs面施加15 dynes/cm2切应力,以Transwell法检测ECs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相关蛋白,研究了切应力对与VSMCs联合培养ECs迁移的影响及其细胞骨架机制,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乙酰化微管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①与VSMCs联合培养明显促进了ECs的粘附和迁移,降低了ECs的微管骨架聚集,诱导了ECs的HDAC6、paxillin和ERK的磷酸化表达增高;②HDAC6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和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可改变微管的聚集状态,抑制VSMCs诱导的ECs粘附、迁移及HDAC6及ERK激酶、paxillin的激活;③生理范围切应力同样可以促进ECs迁移,诱导ECs的HDAC6表达,同时改变了微管骨架的乙酰化修饰水平;④生理切应力加载降低了与VSMCs联合培养ECs的迁移能力和HDAC6的表达及与ECs联合培养的VSMCs的CTGF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VSMCs能够促进ECs的粘附与迁移,而生理大小的切应力作为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因素,同样可以调控ECs的迁移,对血管壁起保护作用。切应力和VSMCs通过HDAC6影响ECs微管骨架动态聚集,经由ERK/paxillin信号通路,调控ECs迁移。
其他文献
我国各类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些资源长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生物质资源大量在田间燃烧,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如何使生物质能合理、高效的利用是保
目的:探讨认知负荷任务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参与本研究。要求受试者完成以下2种条件下的步行:一是以自己感觉最舒适的速度自
<正> 在21世纪,“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然而,人们往往把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并就教于专家
新闻传播教育史上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争,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关系?如何认识与把握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培养目标及理念的差异
期刊
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在总结国内外对创新资源整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的基本理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区域创新资源
精益生产模式是当前工业界公认的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它成功地在世界掀起了精益管理的热潮,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给各类制造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精益
<正>苦觅真理,追讨真相——从来都是任何学术刊物承载的历史使命,也是任何学术刊物索求的价值取向。然而,这等事绝非轻松可言——无轻盈之步或轻巧之功。曾记否,爱因斯坦提出
交通流诱导是目前公认的提高交通效率和机动性的最佳途径,其目的是在交通网络中为出行者提供最佳旅行途径。交通流量预测和交通状态判别问题是交通诱导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 ,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 ,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的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