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于上海港国际海员及港区作业人员对于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学特征的分析,尤其通过对于国际海员群体与港区作业人员之间的关于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知信行之间的比较,以及大陆籍海员和外籍海员之间的知信行的比较,了解当前国际海员和港区作业人员中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现状和特点,掌握海员和港区作业人员的相关基础资料,为日后口岸蚊媒以及蚊媒传播疾病风险分析、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的制定建立基础。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1.1国际海员横断面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招募一定数量的国际海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录入、核对、整理等工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1.2港区作业人员横断面研究对随机抽选的港区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返还问卷资料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结论进行分析。2.定性研究:2.1港区负责人定性研究抽取5名港区负责人,对于其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学特征进行深入访谈,并归纳总结出结论。2.2船医的定性研究随机抽取5名船医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船医对于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学特征以及建议,并用归纳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1国际海员和港区作业人员结果比较本次研究中共纳入回收到有效问卷资料的511名国际海员进行研究,全部为男性,包含大陆籍海员77名,外籍海员(包括港澳台地区)434名,以及100名港区一线作业人员(全部为中国大陆籍成年男性)。海员的平均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为70岁,中位数年龄为36岁。而港区作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2岁,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6岁,中位数年龄为32岁,海员平均年龄与港区作业人员平均年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6.716 P<0.0001)。海员中大学以上学历(含大学)人员有399人,占总数78.0%,而港区作业人员中相应学历人数为3人,仅占3.0%。海员和港区作业人员中均没有人健康状况自评差,海员中健康状况自评好的人员达到了93.9%,而港区作业人员该比例为70.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60.247 P<0.0001);在满分为17分的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知识得分情况方面,海员平均得分为7.51分,最低为0分,最高16分,中位数得分为8分,港区作业人员平均得分为5.31分,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12分,中位数得分为5分,海员明显得分高,且差异有显著性(t=5.969 P<0.0001)。在有关蚊子吸血、蚊子与疟疾、黄热、霍乱、西尼罗热、肺结核传播关系方面,海员的回答正确率都显著地高于港区作业人员的回答正确率(海员与港区作业人员的回答正确率和统计结果分别为:36.8%和12.0%χ2=23.343 P<0.0001;86.9%和57.0%χ2=50.610 P<0.0001;53.2%和39.0%χ2=6.775P=0.009;35.4%和8.0%χ2=29.434 P<0.0001;35.2%和12.0%χ2=20.934 P<0.0001;50.0%和41.0%χ2=5.672 P=0.017)。而有关艾滋病、乙型肝炎、乙型脑炎、基孔肯亚热的回答正确率无显著差别(海员与港区作业人员的回答正确率和统计结果分别为:45.4%和38.0%χ2=1.858 P=0.173;38.9%和32.0%χ2=1.715 P=0.190;36.8%和41.0%χ2=0.632 P=0.426;18.6%和12.0%χ2=2.515P=0.113)。不同教育水平海员问得分无显著差异(F=0.281 P=0.839),港区作业人员各学历层次人员间得分同样未见显著性差异(F=0.537 P=0.586)。有关蚊煤与蚊媒传播疾病知识来源回答中显示,21.3%的海员其知识来源于公司培训,而港区作业人员中知识来源于公司培训比例为21.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05 P=0.941)。有65.0%的港区作业人员表示健康受到蚊子影响,明显高于海员的17.8%(χ2=97.962 P<0.0001);37.0%的海员表示被蚊子叮咬后会采取措施,港区作业人员的比例为33.0%,差异无显著性(χ2=0.575 P=0.448);60.7%的海员表示注射过疫苗,远远高于港区作业人员的9.0%(χ2=89.472 P<0.0001)。1.2大陆籍海员和外籍海员研究结果比较大陆籍海员和外籍海员中高级海员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50.6%和41.2%χ2=2.365 P=0.124),但大陆籍海员与外籍海员的航线构成不同(χ2=150.175 P<0.0001),大陆籍海员中最多的是东北亚、东南亚航线,占54.5%,而外籍海员最多的是东南亚-马六甲-苏伊士运河航线,占30.6%;挂靠频率最高的港口中,84.4%的大陆籍海员包括上海港,而外籍海员此比例只有20.3%,远低于大陆籍海员,且有显著性差异(χ2=128.254 P<0.0001)。有关蚊子与疟疾、黄热、艾滋病、登革热、丝虫病、西尼罗热、基孔肯雅热、肺结核方面关系的知识回答正确率大陆籍和外籍海员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陆籍海员和外籍海员回答正确率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为:81.8%和87.8%,χ2=2.046 P=0.153;62.3%和51.6%,z2=3.021 P=0.082;39.0%和46.5%,z2=1.517 P=0.218;59.7%和70.0%,z2=3.537 P=0.060;28.6%和27.0%,z2=0.086 P=0.769;28.6%和36.4%,χ2=1.759 P=0.185;23.4%和17.7%,z2=1.372 P=0.241;44.2%和55.8%,χ2=3.546 P=0.060;)。蚊子与乙型肝炎、禽流感、霍乱的关系方面,外籍海员回答正确率都高于大陆籍海员(大陆籍海员和外籍海员回答正确率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为:41.2%和26.0%,z2=6.413 P=0.011;45.2%和26.0%z2=6.739P=0.009;20.8%和38.0%,z2=8.497 P=0.004)。大陆籍海员平均得分8.04±3.366,外籍海员平均得分7.42±3.360,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137)。一年船上工作时间少于3个月的大陆籍海运平均得分为5分,明显低于相应的外籍海员8.16分(P=0.024)。14.3%的大陆籍海员蚊媒与蚊媒传播疾病的知识来源于公司培训,外籍海员此比例为22.6%,此差异无显著性(χ2=2.681 P=0.102)。大陆籍海员中回答船上有灭蚊设备的占到87.0%,显著的高于外籍海员中73.3%的比例(χ2=6.647 P=0.010);大陆籍海员中个人房间有灭蚊设备的占到64.9%,显著的高于外籍海员中44.5%的比例(χ2=10.982 P=0.001)。58.5%的外籍海员上岸前会采取防蚊措施,显著高于大陆籍海员的32.5%的比例(χ2=17.914 P<0.0001);96.1%大陆籍海员表示见到蚊子后会采取“消灭”的措施,显著高于外籍海员83.6%的比例(χ2=8.203 P=0.004);65.4%的外籍海员注射蚊媒传播疾病疫苗,显著高于大陆籍海员33.8%的比例(χ2=27.490 P<0.0001)。2.港区负责人和船医定性研究结果2.1港区负责人定性研究结果港区负责人对于蚊媒及蚊媒传染病传播疾病的知识相当局限,且对于蚊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港区能够采取一定的防蚊措施,但是缺少针对全体人员的完善防护措施。2.2船医定性研究结果而船医的知识相对比较全面,而且对于蚊媒以及蚊媒传播疾病的危害有较深认识,有一定危机意识,采取的防护措施上也更为全面,但在知识层面以及行为上局限于一些较为常见的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对一些新发蚊媒传播疾病的认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结论:途径上海港的国际海员、上海港的港区作业人员有关蚊媒以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知识都比较缺乏,今后应加强港口蚊媒及蚊煤传播疾病相关知识和防护教育;尤其是公司的培训要在频率、内容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加强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预防蚊媒及蚊煤传播疾病传播的行为和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