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日1剂,分早晚冲服。共治疗4周。通过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病程、PSQI积分、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愈显率为58.8%,高于对照组的33.3%,二者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治疗后PSQI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PSQI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SQI各因子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症状因子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因子评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5.治疗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正常,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三调汤颗粒剂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比较,可以显著提高愈显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并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良好。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日1剂,分早晚冲服。共治疗4周。通过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病程、PSQI积分、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愈显率为58.8%,高于对照组的33.3%,二者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治疗后PSQI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PSQI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SQI各因子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症状因子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因子评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5.治疗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正常,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三调汤颗粒剂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比较,可以显著提高愈显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并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