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仪式的仪式传播解析——以河南省卢氏县丧葬仪式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本身暗含着着交往、合作、分享等含义,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方式,可以沟通和维持群体的活动。“仪式传播”则是将仪式看作一种传播现象,考察仪式展演过程中信息和意义的传播过程和传播功效。传统的民间仪式,尤其是丧葬仪式,不仅可以为生产和诠释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供一定的场域,而且还是一种家族群体文化的呈现和强化方式,这种强化使个体生命的意义得到凸显,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基础结构得以形成。  “仪式传播”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对于“仪式传播”的定义还存在着模糊和滥用的问题。基于对“仪式传播”与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以及“仪式传播”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是如何进行的这些疑问,笔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观察中国传统仪式,选取河南省卢氏县丧葬仪式进行研究,考察仪式在展演过程中,如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传递信息、价值观念,并通过仪式过程中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传播方式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集体情感,从而延续社会结构、整合社会秩序。同时,通过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来透视传统仪式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下如何变化及其这些变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2006年以来,唱“红歌”的流行是继“红色经典”之后主流意识形态力求刻写红色记忆的又一次努力,同时它也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本文从一个较长的时段入手,在追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
媒介技术和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讨论的话题。事实上,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一种媒介技术的诞生,都会使得文化发生不同的改变。粉丝作为受众中“狂热”部分,对于喜爱
在当代社会,媒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身份认同也随着媒介文化逐渐地发生变化,可以说,媒介文化已经深入到认同问题内部,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道格拉斯·凯尔纳也意识到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