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是限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氮肥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较多,但与优质粳稻稻花香2号相关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区。本试验于2014年进行,采用小区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氮量配比,研究氮肥配置对稻花香2号群体质量、抗倒伏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N0、N1、N2、N3、N4和N5,对应的氮肥用量(纯氮)分别为0、65、75、95、115、125 kg·ha-1,其中N1、N3和N5为不同基蘖肥用量处理,N2、N3和N4为不同穗肥用量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合理施氮能够有效优化水稻的群体质量,为获得高产提供保障。施氮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但前期施氮量不宜太大;水稻基蘖肥用氮太多,会导致水稻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降低;而提高穗肥比例或用氮量,水稻的分蘖成穗率则会明显增加。增加基蘖肥和穗肥用氮量,还会使水稻分蘖数和收获穗数随之增加;N4收获穗数(/m2)最多,显著高于N0、N1和N2,但和N3、N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增加基蘖肥和穗肥用氮量均会使水稻抽穗期的高效叶重和总有效叶重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无效绿叶重;N4的高效叶比例最高,可以适量少施基蘖肥,多施穗肥,因为增施基蘖肥会使水稻抽穗期高效叶比例下降,但多施穗肥,高效叶比例有增加的趋势。适当施用穗肥还会使抽穗到抽穗后23天绿叶减少量下降,延缓水稻衰老。科学分配基蘖肥和穗肥,能够有效调节和改善水稻茎秆的各种力学和形态学特性,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使水稻保持适宜的株高和重心高度,增施基蘖肥和穗肥,1节间长、2节间长、3、4节间总长均会增加;重心最高、株高最大的处理均是N4;提高穗肥用量和比例,稻穗变大,长度增加;多施基蘖肥,重心高度先增加,后下降;且重心随穗肥用量的增大而升高;倒伏指数和水稻植株高度之间呈极显著(p<1%)线性正相关关系。N0第二节间密度最大,适当减少基蘖肥用量,还可以防止水稻第二节间密度(单位体积干重)过度下降,且水稻倒伏指数和二节间密度呈极显著(p<1%)线性负相关关系。N4和N5倒伏指数最高,显著高于最小的N0,当总施氮量大于95kg·ha-1时,水稻倒伏指数显著增加。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法是保证水稻抽穗后有足够多的干物质积累,合理施氮能够有效提高水稻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调节水稻各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水稻产量。施用穗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无论增加基蘖肥还是穗肥,均会增加穗数(/m2),但增加穗肥对穗数(/m2)的增加更多;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使水稻单穗穗粒数增多,但施用氮肥太多,单穗穗粒数会下降;同时,施氮会降低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且结实率随着穗肥用量的提高显著下降。基蘖肥和穗肥用量分别为55和40kg·ha-1(N3)时,水稻能够获得最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