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四维牵引对中老年轻中度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临床症状及脊柱平衡的影响。方法招募到符合条件的60名受试者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骨三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针刀配合四维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四维牵引的治疗方法。针刀每周1次,治疗1个月,四维牵引每日1次,每次牵引0.5-1小时,每周牵引5次,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评估患者VAS疼痛评分,并让患者标准直立位下拍摄脊柱全长X线正侧位片。测量并记录下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中的Cobb角、T1骨盆倾斜角及脊柱旋转度。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资料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组内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组间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脊柱柔软指数FSC、疼痛VAS评分、Cobb角度、T1-SPI角度、Nash-Moe脊柱旋转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干预后VAS评分均与干预前有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VAS评分均值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干预后Cobb角度均与干预前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腰椎侧凸Cobb角度减小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干预后TPA均与干预前有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矢状面TPA减小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干预后脊柱旋转度均与干预前有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脊柱旋转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四维牵引与针刀配合四维牵引均对改善轻中度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腰痛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后者效果更优。2.四维牵引对轻中度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均具有调节作用,而配合了针刀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3.单纯四维牵引与配合针刀治疗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横断面脊柱旋转度均有改善作用,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其效果优于单纯四维牵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