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ZSM-5/CS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药物传递及成骨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增强骨诱导性,有效治疗骨缺损,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和制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首次分别制备了负载成骨药物Pifithrin-α且具有核壳结构的ZSM-5/壳聚糖椭球(ZSM-5/CS/PFTα椭球)和负载成骨药物SC79的通过冷冻干燥合成的ZSM-5/壳聚糖的多孔支架(ZSM-5/CS/SC79支架)。通过SEM,TEM,EDS,XRD,FTIR,TG-DTA等方法研究了粉末和支架材料的形貌和组成。其中ZSM-5分子筛椭球长轴长度约为400nm,短轴长度约为300nm,是由许多纳米晶体构成,而分别存在于ZSM-5纳米晶体内部和晶体之间的微孔和介孔提供负载成骨药物PFTα的孔道。ZSM-5/CS/PFTα椭球上的包裹的壳聚糖(CS)相对于不加CS的纯ZSM-5载药对照组,其药物负载效率高达91.0%,并提高持续的药物释放性能。生物学实验中,ZSM-5/CS/PFTα椭球具有优异的细胞相容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粘附、扩散和增殖。此外,ZSM-5/CS/PFTα椭球释放出的PFTα提高了h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也提高了COL1,OCN和RUNX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ECM矿化和β-连环蛋白的蛋白水平。这归因于释放出的PFTα作为p53抑制剂破坏了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β-连环蛋白降解,导致β-连环蛋白和参与细胞存活、增殖、成骨的下游转录基因的显著增加。ZSM-5/CS/PFTα椭球的优异的体外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表明该复合型载药材料在骨缺损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于ZSM-5/CS支架材料,在初始浓度为10μM、20μM和40μM的SC79溶液中,进行负载后,所得三种浓度的ZSM-5/CS/SC79支架,分别缩写为ZSM-5/CS/SC79 10μM,ZSM-5/CS/SC79 20μM和ZSM-5/CS/SC79 40μM。药物释放实验表明,ZSM-5/CS/SC79 10μM,ZSM-5/CS/SC79 20μM和ZSM-5/CS/SC79 40μM具有相似的药物释放趋势。在释放的前3天,SC79药物在支架上快速释放,药物累积释放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药物负载及释放实验表明,ZSM-5/CS多孔支架适合于药物传递系统。ZSM-5/CS支架具有三维(3D)贯通的互联孔道,ZSM-5分子筛椭球均匀分散在CS薄膜上。ZSM-5/CS和ZSM-5/CS/SC79支架都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粘附,扩散和增殖。值得注意的是,与ZSM-5/CS对照组相比,ZSM-5/CS/SC79支架具有合适的药物释放性能,释放的SC79显著增强了h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ZSM-5/CS/SC79支架促进了h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提高了mRNA的骨钙素(OCN)、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增加β-连环蛋白的蛋白质水平。h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增强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有助于Akt激酶的上调,此外,由ZSM-5/CS/SC79支架释放的SC79促进了颅骨缺损中的新骨再生。因此,ZSM-5/CS/SC79支架作为新型的骨修复支架,对于局部骨再生、骨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是找到一条经济、绿色、高效的方法合成六水合高氯酸镍,以期实现工业化进程。选择废旧的镍氢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破碎分离、酸浸、萃取和反萃取等手段从中提取硫
<正>中国古代的复制木刻版画兴起于隋唐,盛于明清,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明代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手工业发达,雕版印刷繁荣,版画的绘刻极为兴盛。在我
期刊
紫杉醇(Taxol)是一种著名的具有多种抗癌疗效的化合物,最早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获得。寻找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能为规模化生产紫杉烷类药物奠定理论基础,紫杉烷9α-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