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形式,通过Partialroot-zoon drying(PRD)和Deficit irrigation(DI)两种灌溉方式与施磷深度、用量对玉米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根系生物量分布、各部分磷吸收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植株磷利用率以及与干旱和磷吸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影响的研究,探索最佳的水磷条件并解释其中可能的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PRD和DI两种灌溉方式和施磷水平的耦合效应:(1)施磷水平对植株总干重、地上部干重、株高和叶面积有显著的正效应,对根干重比率影响显著,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施磷水平显著增加。施磷水平极显著的提高水分利用率,而灌溉方式×施磷水平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与DI相比,PRD处理可以显著的促进植株对土壤中磷的吸收。(2)灌溉方式对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施磷水平、灌水方式×施磷水平对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DI灌溉在施磷水平为低、中、高时分别比PRD高10.32%、6.68%和12.90%。灌溉方式、施磷水平以及灌水方式×施磷水平对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SOD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2、PRD和DI两种灌溉方式和施磷深度的耦合效应:(1)灌溉方式、施磷深度以及两者交互效应对株高影响极显著。PRD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大于DI。PRD处理下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DI,对光合速率、气孔密度和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显著。PRD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干重、根干重都显著大于DI。(2)均匀施磷、施磷10cm、30cm处理下,PRD的植株全磷比DI分别高12.86%、10.74%和10.61%。DI叶片酶活性比PRD分别高65.30%、48.16%和5.93%。PRD处理的上段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大于DI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