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美术社团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教育”超越了“研究”,成为博物馆众多业务项目的首位,博物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针对未成年这一领域,不论内容或是形式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场域资源有限、美术活动场地不足,学校美术教育也急需拓展和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强调进一步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如何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已成为美术教育界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济南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组织管理、课时安排等问题,济南市中小学与博物馆的互动不多,美术课程对场馆资源的利用较少、层次较浅、形式也较为单一。与常态课相比,社团活动既可解决课时不足、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又可满足部分学生探索博物馆的兴趣。因此,本文从社团入手,以山东博物馆的资源为依托,开发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校馆合作社团活动。通过该活动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博物馆观念”,使其成为博物馆的永久观众。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对相关概念和范畴的界定,对研究内容和意义的介绍,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做铺垫。第二部分为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济南市中小学师生以及山东博物馆馆员进行调查,了解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校馆合作的实施状况,为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美术社团设计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第三部分为“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美术社团活动”的设计。对国际主流博物馆学习的理论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构建社团活动框架提供理论基础,而后阐述了社团活动的理念、内容及实施流程。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美术社团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美的初探”和“灿烂的青铜文化”两个主题为例,论述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相关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直观、可借鉴的参考。第五部分为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美术社团活动评价与反思。对社团活动的成效进行分析,指出社团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反思给美术教师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方法与思路。
其他文献
压力是指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适应性转变状态。压力管理是让个体的压力处在适当范围的一系列方法。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机构的报告,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