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对C57BL/6小鼠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进行超声刺激,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技术,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生物
【基金项目】
:
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2001AY070001-004);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超声调控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实验研究》(项目号:2020S1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对C57BL/6小鼠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进行超声刺激,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技术,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生物化学方面,探讨超声刺激进行神经调控的有效性,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下一步应用于疾病模型研究提供超声参数依据以及机制研究基础。[方法]1.超声干预:超声刺激: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只,实验组给予经颅低强度聚焦超声对NAc进行超声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麻醉小鼠后采用超声神经刺激仪进行超声干预,刺激参数为:探头频率0.5 MHz,脉冲幅值50%,脉冲重复频率1000Hz,占空比50%,每日2次,每次10min,持续7天。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操作,但超声设备未开机。干预结束后,2个大组内又随机分为行为学评估30只(分别进行强迫游泳、旷场和水迷宫实验)、电镜检测10只和神经递质检测10只,立刻进行相关检测。2.行为学评价:强迫游泳实验通过检测小鼠漂浮不动的时间评估小鼠的抑郁程度,旷场实验通过检测小鼠在旷场内行进总距离、行进平均速度、中心区活动距离、中心区停留时间以及中心区穿越次数来评估小鼠的焦虑程度,水迷宫实验以以定位航行实验目标象限的对面象限(即第三象限)为入水点的逃避潜伏时间(小鼠登上平台所用的时间)、跨越平台的次数和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为检测指标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3.指标检测:干预结束后,立即取材NA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ELISA法检测小鼠NAc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变化,探讨超声发挥神经调控作用的初步机制。[结果]1.行为学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超声刺激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01),在旷场中行进总距离、行进平均速度、中央区活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和中央区穿越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01)。2.透射电镜示超声刺激后NAc神经元肿胀,核固缩,染色质减少,核质界限模糊,神经纤维溶解消失,胞浆内细胞器减少或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3.神经递质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刺激组小鼠NAc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5-HT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01)。[结论]1.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改变了正常小鼠对特殊环境的兴奋性,使其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适应能力及学习记忆能力有所下降,表现出类似抑郁和焦虑的症状。2.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诱导了 NAc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及单胺递质含量的减少,这可能是导致小鼠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学习记忆能力减弱的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了解来精神科就诊的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和健康青少年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状况,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病例研究组纳入的样本为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诊断为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健康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中学的在校学生,且其PHQ-9评分在10分以下,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病例报告
[目的]调查玉溪市红塔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治疗动机及依从性现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设计针对性的线上干预措施,提升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认知、动机和治疗依从性,并评估线上移动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满意度及初期干预措施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玉溪市红塔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随机分组。首先开展基线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一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认知损伤的差异,研究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任务下前额叶激活模式,并分析认知功能与前额叶血流Oxy-Hb的影响,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认知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1例、双相障碍患者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9例,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重复性成套
[目的]探究首发或至少1月未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浆中的proBDNF水平表达差异;探究抑郁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中的proBDNF表达水平分别与疾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探究proBDNF能否作为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采用ELISA法对73例抑郁障碍
[目 的]比较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杏仁核亚区体积及杏仁核亚区之间结构协变连接的差异,探究其体积有差异脑区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焦虑性、非焦虑性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杏仁核亚区体积及杏仁核亚区之间结构协变连接的差异,探究体积有差异脑区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55例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和178例健康对照进行头部结构磁共振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对所有受试者杏仁核进行分割并得到各亚
[目的]既往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表明缰核(Habenula Nucleus,Hb)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其机制可能是由于Hb的簇状放电对大脑神经环路的影响,然而Hb对MDD患者大脑神经环路的具体影响原因缺乏深入的研究,且缺乏与之相关的临床特征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处于不同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内抑制功能、临床症状和各种环境应激因素,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是否稳定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各病程阶段;并进一步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与认知功能和其他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大脑皮层抑制缺陷机制,并为开发更有效的认知缺陷治疗措施指明方向。[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其中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36例,复发精神分裂
[目的]Gαq是G蛋白α亚单位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体内一个重要的信号通路蛋白。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神经元样细胞株SY5Y和大鼠神经元样细胞株PC12中过表达Gαq明显增强了细胞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机制可能与过表达的Gαq激活ERK、Nrf2通路、抑制NF-κB通路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Gαq的神经元样细胞中SFPQ明显上调。SFPQ是一种DNA/RNA结合蛋白,参与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
[目 的]缺血后适应可以通过激活大鼠早期再灌注过程中的自噬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自噬通过一系列自噬相关蛋白完成自噬的过程,其中Atg7是自噬结合系统和自噬体形成所必需的蛋白,它在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研究Atg7在脑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保护中的作用。[方 法]使用Atg7-/-大鼠及SD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模型),分别进行脑缺血-再灌注以及脑
[背景]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病毒载体的有效传递。通过开颅定向注射是实现rAAV转染最常用的方法,但这增加了颅内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目前研究表明,低频聚焦超声(focused u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