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互联网+”首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互联网及其应用发展迅猛,渗透到生产组织、社会生活和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长远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现阶段政府规划、学术研究的热点。在发展互联网经济,规划互联网经济高地建设中,需要清楚了解当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客观科学衡量一个地区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状态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衡量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因而互联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前国家及地方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迫切需求,对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和区域比较对于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论文首先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结合内容分析法界定的互联网经济的内涵和维度,经过文献分析、频度统计、专家访谈等方式构建了包含外部支撑环境、信息通信水平、产业发展效益和融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构建了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互联网经济评价模型,对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利用Theil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依据实证结果针对不同地区尝试提出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研究、规划、发展互联网经济提供支撑。研究得到: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影响维度方面由大到小依次是产业发展效益、外部支撑环境、信息通信水平、融合应用能力;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梯度规律,有典型经济地理特征;大部分地区“十二五”期间的互联网经济都有所提升,其中,中部、东部的京津冀和西部的川渝陕地区发展较好、速度较快;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源自于区域间差异,并随着年份増加在波动中呈逐年缓慢收敛趋势;中国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五个梯队等一系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