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书评是评论者对自己所熟知的相关领域内学术作品的批评性评价,其目的是介绍和评价某一作品或作品系列,英语学术书评正在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语类和社会实践。学术书评通过对学术作品公开地衡其是非,促进学术思想和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学术进步,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英语学术书评的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学术书评具有其独特的语类特点,要求书评作者从人际意义的角度作更周全细致的考虑,从而提高书评的说服力。其中的评价资源,尤其是态度资源,非常丰富,书评语篇的评价策略颇值得研究。本文以语类分析理论和评价理论为框架,全面系统地探讨英语学术书评语篇的语类结构及其态度潜势以及语类结构各个部分的态度资源分布。本文从Journal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等六家国际权威期刊上2008-2009年发表的英语学术书评中随机选取25篇作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英语学术书评的语类结构及其态度潜势,并且探讨了该研究对英语学术书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启示。本文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学术书评的语类结构。在探讨英语学术书评的交际目的和语境构型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英语学术书评语类由9个成分构成:书评题目;书籍信息;宏观介绍书籍;概括章节内容;突出书籍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概括评价;参考文献;书评作者信息。基于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本文接着探讨了英语学术书评的语类结构潜势。其中,书籍信息,宏观介绍书籍,概括章节内容,概括评价和书评者信息为必要成分;突出书籍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和参考文献为可选成分。各成分按照具体的情景和交际目的以特定的顺序出现。概括章节内容,突出书籍的优点和指出不足之处三个成分之间顺序可变换,并且可多次重复出现。另外,参考文献和书评者信息之间顺序也不固定。其次,在Martin的评价理论框架下,本文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英语学术书评的态度潜势,首先探讨了各种态度资源在整个英语学术书评语类中的分布规律、表达模式和运用频率,发现书评作者倾向于表达鉴赏态度,而不是更具个人化的情感和判断,并且在鉴赏子系统下更偏爱表达对书籍价值的态度;其次,书评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级差资源,包括对显性态度的调整和调整非态度意义资源,从而引发态度。其中,利用级差资源引发态度是书评作者运用级差资源的主要目的,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管是对显性态度的调整还是引发态度,普遍采用级差上调的策略;另外,英语学术书评作者主要表达对书籍的正面态度,对正面态度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没有明显的偏爱,而负面态度极少采用,并且常常以间接的方式出现。接着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英语学术书评各个语类成分的态度资源特点,发现各个语类成分之间呈现出对各种态度资源不同程度的偏爱,三种态度资源及其表达模式在不同语类成分之间呈现韵律般的分布特点。态度资源在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和频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英语学术书评独特的语类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书评作者在对书籍进行评价时如何达到既有说服力,又使书评具有客观性的双重要求。在所有语篇中,书评作者主要表达对书籍的鉴赏态度以及频繁地利用级差资源来间接地引发态度,反映了英语学术书评作者利用客观资源表达主观思想的特点。最后,文章提出了本研究对教学的启示。作者得出的语类结构潜势模型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英语学术书评语类的结构;在微观上,本研究对语篇中评价立场的解读为教师辅导学生在撰写英语学术书评时策略性地运用评价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总的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英语学术书评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