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中、重度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和气道炎症的影响。资料和方法:1.资料: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急诊确诊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其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7.72±18.60)岁。本研究纳入的受试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订的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2.2018年5月31日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急诊确诊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其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7.72±18.60)岁。本研究纳入的受试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订的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2.方法: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基础治疗:患者每人配有一支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2~4喷至症状缓解,并记录使用次数。两组患者均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雾化吸入,2.5mg/次,2次/d。观察组36例,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mg/次,2次/d;对照组40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40mg/次,1次/d。治疗及观察时间为7天,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评分表参考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各行一次肺功检查,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呼气峰流速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等指标。在7天的治疗过程中,每天收集一次合格的痰液标本,并计数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所有患者配备一支峰流速仪,经培训后由患者自行完成PEF的测定,并计算患者每天的PEF日间变异率及PEF平均变异率。结果:1.ACT评分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平均ACT评分:12.98±4.14分,治疗后20.75±2.92分,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平均ACT评分:13.31±4.25分,治疗后20.67±3.18分,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变化: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治疗前FEV1%pred:46.97±6.52%,治疗后:73.89±6.16%;治疗前PEF%pred:69.14±4.40%,治疗后:84.76±5.10%,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治疗前FEV1%pred:48.23±7.22%,治疗后:74.41±5.96%;治疗前PEF%pred:68.28±4.77%,治疗后85.31±8.70%,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情况比较:对照组平均每人每日沙丁胺醇气雾剂使用4.52+1.11次,观察组2.07+0.8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痰Eos%变化:治疗48h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48h后痰液中Eos%计数(16.58±3.75%)与治疗前(67.20±7.21%)相比,下降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8h后痰液中Eos%计数(54.79±6.90)与治疗前(66.80±6.77)相比,下降1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h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96h后痰液中Eos%(14.06±2.63)与治疗前(67.20±7.21)相比,下降7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96h后痰液中Eos%(16.63±3.04%)与治疗前(66.80±6.77%)相比,下降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F日间变异率比较:观察组7天平均PEF日间变异率(40.93±3.87%),对照组(45.73±3.69%),比较两组7天PEF日间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痰Eos%与PEF日间变异率相关关系:两组患者痰Eos%与PEF日间变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观察组(r=0.581,P<0.05),对照组(r=0.350,P<0.05)。结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较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更早控制患者气道炎症,与静脉用药相比疗效相当,同时减少了全身激素的负荷量。临床工作中对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中高剂量的雾化泵吸入给药方式代替以往常用的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症状的控制,给予足量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激素均可改善症状,但雾化治疗高效、安全、全身激素负荷减少,为哮喘急性发作新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本研究发现痰Eos%与PE F日间变异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高效控制症状可能是通过抑制Eos的局部浸润发挥作用,从而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本研究样本量比较小,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