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清末预备立宪报道话语分析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公报》自1902年6月17日由创始人英敛之于天津创刊以来,一直到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期,其一直站在改良派的一方,大力宣传君主立宪,是立宪运动的报道者和推进者。自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举措后,《大公报》积极刊登与宪政改革相关的朝廷谕旨、官员要折与各省要闻等,还以言论和闲评的形式发表评论,并及时刊登社会各界人士对君主民主的探讨以及立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来函,尽职担任着立宪运动的监督者。本文以此段历史为背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大公报》对清末预备立宪运动的具体报道情况。与传统文本分析相比,话语分析更为关注文本本身内容结构组织与语言运用的分析。本文通过抽样选取《大公报》的立宪报道文本,参考梵·迪克等人的话语分析理论,并综合借鉴其它相关理论,对《大公报》的预备立宪报道的宏观文本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微观文本结构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试图揭示《大公报》所呈现的预备立宪报道的媒介建构手法,即《大公报》是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加工、突出主题,并传递给受众的。此外,本文还试图探究《大公报》针对立宪报道的话语特性。通过对《大公报》预备立宪报道的话语分析,本文发现在这段历史下《大公报》作为立宪运动的倡导者和监督者在对立宪报道的话语进行了一系列的构建,以加强对受众的宣传效果。包括在排版上优先报道、篇幅与命题成正比、新闻标题简要精练、主题关联方式遵循一定逻辑、词汇与句式的运用多样化、话语特性富有时效性、风格多变、针对性强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新闻报道结构逻辑较为单一、主观引导性过强,有违新闻客观性原则等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当代媒体发展提供警示和借鉴,从而提升媒体新闻话语构建与舆论引导能力。
其他文献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上而提出来的发展理念,将共享发展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是响应国家号召,将理念落到实处。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同时基于对某大型国有企业激励管理现状的思考,本论文研究了以共享发展模式和基础的激励机制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共享发展即实现全员共享发展、全面共享发展、共建共享发展、渐进共享发展;激励机制则是一家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不仅是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更是优秀的饲料以及工业原料。小麦的生产力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所以保证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正>藿香正气类药品是在藿香正气散处方基础上加减而制成不同的制剂,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
会议
农业机械化是市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柳林县为不断提高当地的农业机械化,以农田基本建设、特色产业农机化等为主开展了大量工作,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
  本实验中,将24时龄的橡胶树白粉菌孢子配制成1×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活体橡胶树叶片上,并在接种后的不同时段采取叶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配合以荧光素钠染色的方法观